崇阳县石城镇:代表在行动 “唤醒”撂荒地

“我家荒了多年的田地经整治后,终于种上了农作物,丰收在望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人大代表和村里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崇阳县石城镇汉兴村五组村民杨青伟望着葱葱郁郁,在风中起伏的稻浪和长势喜人的黄豆,十分高兴地说。

7月5日,崇阳县石城镇人大石下代表联络站第二代表小组在开展“代表行动”活动中,汉兴村的镇人大代表杨三军入户走访选民,洪四秋、杨三明等7位选民反映,他们家的田地抛荒多年,不是他们不愿意耕种,而是种了也没有收成,不知道该怎么办?内心十分焦急。

据了解,汉兴村现有村民477户1939人,耕地面积2366亩,其中水田1868亩,旱地498亩。2015年6月,该镇桂口河遭受洪灾。洪水过后,冲刷下来的淤泥堆积,造成部分田地地势变高,现有的沟渠满足不了灌溉的需要,造成田地抛荒。

收集到群众的意见建议后,经镇人大主席团会议研究,决定将“关于推进石城镇撂荒田地复耕复种的建议”交给镇政府承办。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石城镇政府对此建议非常重视,结合全县开展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清理整治工作,迅速行动,大力推进撂荒田地复耕复种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在镇党委的支持下,镇人大组织15名县人大代表、17名镇人大代表对全镇22个村(社区)的“两非”清理整治工作进行监督巡查,帮助“沉睡”的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石城镇人大依托代表联络站,实行分代表小组抓监督机制,按照就近就地兼顾代表专业特长原则,组建监督小组,开展全程跟踪监督,全面掌握“两非”清理整治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通过“项目监督——意见反馈——整改落实”,实现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全过程闭环,有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汉兴村“两非”清理整治工作于7月9日开工,7月26日完工,共投入资金1.1万元。村民已在整改后的水田种植了一季晚稻,在旱地种了秋玉米和黄豆,并通过水渠引水到田地进行灌溉,极大地改善了这些田间地块的耕种条件。

“按照卫星航拍显示,我们村应整改17个图斑,面积26.72亩;目前已整改了11个图斑18.23亩,其余3个图斑形成水塘, 3个图斑因河道整改形成河堤。”汉兴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杨永红说。

截至8月10日,石城镇共核实闲置荒芜田地面积703亩,已完成整改面积463.11亩,全镇355个整改完成的撂荒地块一半以上都有种粮大户集中流转,有效发挥了规模化种植优势,曾经“沉睡”的撂荒地重新展现出勃勃生机,守住了农村耕地的红线。

“我们在抓好‘代表行动’的同时,将继续在深化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上下好功夫、做好文章。下一步,我们将对复耕后的撂荒地,做好监督‘回头看’的工作,确保撂荒地整治工作取得长久实效,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老百姓满意。”石城镇人大主席王五龙表示。


通讯员:杨昀琰

编辑:熊哲

编审:熊晓辉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