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三层外三层,豪奢月饼怎么就“碳中和”了?


中秋在即,月饼消费迎来高峰,各路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展开营销大战,“无糖”“零脂”“怪味”等各种噱头层出不穷。最近,又有企业推出“碳中和有机月饼”,时髦概念引发不少关注。

吃月饼还能帮助节能减排,这究竟是高科技,还是“智商税”?众所周知,由过量二氧化碳排放而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环保事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而旨在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碳中和”,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具体到月饼企业,其想实现“碳中和”,要么尽可能使用非肉类原料,降低养殖业的碳排放;要么努力在包装上删繁就简,减少塑料、纸张的使用;要么从产品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投入环保工程。然而,市面上的“碳中和月饼”对自己如何实现节能减排语焉不详,反而大谈“有机”特色。更有甚者号称为了“抵消环保成本”,直接将“碳中和月饼”定位为高端礼品,里三层、外三层进行包装。如此自相矛盾,显然是挂羊头、卖狗肉。

如此这般,商家的算盘并不难猜。之所以拿“碳中和”跟“有机”配搭,无非是想着两个环保概念加在一起可以卖出更高溢价。但“碳中和”是个十分严肃的概念,其实现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不容概念滥用、“帽子”乱飞。商家企业蹭热点、贴标签,本就生拉硬拽,以“碳中和”之名做高能耗之事,更属贻笑大方。

“碳中和”不是筐,不能什么都能往里面装。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坚决制止相关概念的滥用;另一方面,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从量子鞋垫到纳米水杯,从左旋肉碱到细胞食物,在注重营销的快消品领域,总有商家热衷把当下热门概念拉到自家产品头上,忽悠消费者稀里糊涂掏钱。对此,大家应当多留个心眼,看到新词先搞清是什么,才能不莫名其妙被割了“韭菜”。

月饼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炒的。许多老字号店面售卖散装月饼,门口早早排起长队,说明花里胡哨终是虚妄,唯有味道才是根本,“碳中和”之类的玩概念月饼还是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

来源:长安观察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