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思笔记】之十一:为旅游路上的“崇阳文明”点赞

1

       诗人卞之琳有句广为流传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文明是旅游路上最美的风景。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从其外出旅游市民的言行举止上,可以能较准确地作出评判。

       前不久,我带女儿回家乡崇阳度暑假,并参加一个由20多名崇阳人组团的北京游,旅程中,我始终被这些崇阳人体现出的文明、友善、互助感动着。

       由此,也颠覆了之前对某些崇阳人的负面看法。

  

 

2

       这个旅游团中,有不少老人、小孩,有县城的,也有乡下来的,人们起初彼此都不认识。

       然而,在武昌火车站刚一上火车,温暖就溢满了我的心田。大伙都自觉扶老携幼,主动把下铺让给老人和孩子,担心他们睡上铺会不安全。

       在天安门广场游览时,由于风大,我看见崇阳团中一位老人手中的雪糕纸不慎被刮飞,她追了几十米,尽管气喘吁吁,但还是坚持将“淘气”的雪糕纸找回并投到垃圾桶。

       吃饭要文雅,要光盘,脚不要放椅子上……中午就餐时,我看到一名年轻的妈妈,悉心教导年幼的两个孩子。

       “噢,这里不能抽烟。”等待办理酒店入住手续时,一名大叔抽出一支烟刚想点燃,当突然发现前台“禁止吸烟”的标牌,憨厚地笑着自言自语了一句,并立即放回烟盒。

       到北京的第三天,同行的老揭夫妇带的小孙子突发高烧,大家闻讯后,都跑到孩子房间看望,或帮着用湿毛巾降温,或帮着跑腿买药。

       第二天早晨,为了不让第一次到北京旅游的老揭夫妇留遗憾,带团的小游姑娘主动留在酒店照顾小男孩,让老揭夫妇放心尽兴去游玩。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小男孩病情很快好转。

       孟子说:“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说的就是孝的文明。在当今社会,孝顺其实也是一种文明,既是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的最好实践。

       削水果、泡方便面、用扇子扇风……带着年迈父母游北京的沈林丽女士,一路上对父母照顾有加,大家都称她是大孝女。对此,沈林丽说,父母年纪大了,再不带他们多看看世界,以后走不动了,做子女的就会留下终生遗憾。

       总之,在北京的6日游,崇阳乡音,成了我听到的最美好、最温暖的语言。

       “如今,崇阳人文明出游情况越来越好。”小游说,每次出行前,她都会将文明旅游事项宣传到位,并在旅游过程中巧妙劝导偶尔发生的不文明行为,久而久之,文明都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小游还说,崇阳正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导游,她乐意在工作岗位上,当好崇阳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员。

 

 

 

3

       时下,文明城市创建已经成为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举措,成为引导社会文明前行的导航器。

       多年以来,崇阳城市文明创建因地制宜、体系完善、考核严格。通过深入创建,环境改善了,城市变靓了,更重要的是,人心变得更美了。正是崇阳在不断的创建中,注重以人为本,才会变“少数人管多数人”为“多数人管少数人”、才会从城市创建向着人的自我创建、自我完善转型。享受文明创建成果的崇阳人,参与创建的自觉性自然也更强了。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城市文明创建的不断深入,如今崇阳人纷纷走下麻将桌,与“白小姐”绝交,“到外面去看看”的旅游理念开始盛行。

       旅游意识增强,本身就是崇阳人思想认识提升的结果,它充分说明崇阳人不再一味地注重物质财富提升,而是更多地注重精神世界的滋养,走出崇阳,走向世界,去获取人生前行的精神动力。

       文明旅游,是最好“通行证”,也是宣传崇阳的最好“名片”。往小处说,是反映一个人品行的小事,往大处看,则是体现一个地方形象的大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崇阳这个北京旅游团体现出的文明,迸发出的正能量,并不是偶然现象,他可能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生动演绎,因为这是崇阳长期以来大力推进城市文明创建的必然结果。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