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因户制宜,提供“4+X”产业扶贫菜单,让贫困户有稳定收入

云上崇阳讯(记者王新华 汪淑琴 沈二民 记者周鹏 通讯员马彪)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地处幕阜山中段北麓的崇阳县,万亩樱花竞相绽放。每到周末,赏花游人如织。

铜钟乡大岭村,赏花春游的人群让这个宁静的村庄变得热闹起来,村民们在家里开起超市、农庄、特色农产品店。该村通过打造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旅游及特色产业,去年摘掉了“穷帽子”。

咸宁市委书记丁小强向农户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到我县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咸宁市委副书记吴晖到我县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据了解,我县共有47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万户,共计3.2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943户,有9727人。我县克服连续两年遭受特大洪灾的困难,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的硬任务。

咸宁市委副书记吴晖对此给予好评,他说,特别是铜钟乡大岭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敢于作为,打造涂鸦特色小镇和户外运动小镇,脱贫致富,其作法崭新、有个性,有美好的前景。

创新

特色小镇吸引众多赏花客

从杭瑞高速下来后,驱车向左进入幕阜山旅游扶贫公路,马路两边怒放的油菜花让一片白色的瓦房格处显眼。

沿着小溪边的柏油路继续前行,穿过一处山垭,便进入铜钟乡大岭村,拐进村里,你会看到墙上有一幅樱花牧童图。

现在正是樱花绽放的季节,在大岭村龙泉山、白崖山上,有数千亩野樱花,红的、白的,像花中仙子一般点缀在山野间。

再往里面走,村舍的墙上画满各种漫画,有可爱的龙猫,有憨态可掬的熊大熊二,让游人感觉进入了一个“漫画王国”。

大岭村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康岭花园便建在“漫画王国”旁边,三排徽派建筑,白墙黛瓦,前有小桥流水,在翠竹和油菜花的映衬下,好似一幅山水田园画。

村民胡小红(左)在桂花泉镇雷竹基地打工

50岁的黄天兵在家门口的花坛里栽种油茶花。他住在大岭村五组,因病致贫,儿子还在读大学。前年,他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去年12月,一家人搬到100平方米的新房里,政府帮助配齐了基本生活设施,他们只带了棉絮、锅、碗便入住了。现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准备卖豆浆来赚钱。“到这里来不仅可以看漫画,还可以徒步赏樱花。”该村村支书吴宏军说,自从去年打造涂鸦和户外运动旅游特色小镇以来,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该乡党委书记杜兵说,为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该乡加大旅游扶持的力度,一方面结合三特公司打造中国山地户外运动艺术享受的机遇,与他们签订用工合同;另一方面鼓励贫困户发展民宿、生态农庄、特产超市,并鼓励种竹、种茶、养鸡、养羊;同时筹备打造华中中药材小镇,鼓励贫困户大量种植中药材。

重视

全县打造“合力工程”

桂花泉镇东源村村民吴定明种香菇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我们坚持责任上肩,规划先行,破立并举,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县委书记杭莺说。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易地扶贫搬迁列为头等大事、“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县委常务会、县政府常务会及专题会,研究部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为打赢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我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层层发动,众志成城挪“穷窝”。先后多次组织住建、国土、发改、扶贫、环保等部门深入乡镇调研,现场办公协调,打破行政界限,统筹选择“五靠地”(即靠近小集镇或中心村、旅游景区、工业园区、产业基地、交通便利)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点。

我县委托咨询公司,顶层规划设计了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四位一体”规划,做足了前期基础工作,出台了《崇阳县关于整合精准扶贫资金实施办法》,筹资11.2亿元,其中5.8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

为了确保易地搬迁扶贫工作顺利进行,我县成立了县、乡(镇)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确定了时间表,绘制了作战图,立下了军令状。县“四大家”领导亲自上阵,带队主抓搬迁进度。

我县还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微信群,看图说话;组成专项督查组,适时组织调研督办,层层传导压力,以决战决胜的勇气打好攻坚战。

保证

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美丽的大岭村易地扶贫安置点

“扶贫就是攻坚,开战就是决战。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搬迁一户就脱贫一户。”县长郑俊华逢会便强调,加强全程监管,努力打造放心工程。

据介绍,易地搬迁扶贫,首先建的房屋质量要可靠,其次是贫困户搬过来后,能够有稳定的收入。

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县因村因户制宜,提供“4+X”产业扶贫菜单(“4”就是咸宁楠竹、油茶、茶叶“三个百亿”产业和本县水果特色产业,“X”就是一批投入小、见效快、增收稳的特色产业,重点是在已有成功经验的种养业产业),让群众自主“点菜”,政府帮忙“埋单”。贫困户发展产业补贴6000元封顶;贫困村落实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确保每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当年至少有一个产业见效,长远有持续增收的实体经济支撑。

对“有能力、有门路、无资金”的贫困对象,通过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启动资金,让其直接参与区域特色产业开发。白霓镇浪口村、洪泉村依托旅游资源,利用扶持资金在景区新建“农家乐”;石城镇塔坳村地势偏远、山高地少、交通不便,村里采取“飞地”模式,将产业基地建在交通便利的国道沿线等,帮助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

对“有能力、无门路、无资金”的贫困对象,将政策扶持资金、土地和林地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并以订单合作或劳务合作等形式参与经营、获取报酬。铜钟乡铜钟村采取“龙头企业+”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栽种茶叶,由龙头企业向贫困户提供茶苗,负责技术指导,签订收购合同,负责加工销售;青山镇城万村采取“合作社+”模式,吸纳贫困户将扶持资金入股蔬菜合作社,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搭大棚、搞服务、跑市场,实现整体脱贫、共同致富。

对“无能力、无门路、无资金”的贫困对象,政府出资建产业基地,委托给实力雄厚、效益可观的龙头企业管理经营,实行保底分红。铜钟乡大岭村将产业扶持资金建成500亩农业综合基地,委托给公司经营,公司年底按照10%的比例实行分红;肖岭乡大堰村将新建的“550”生猪养殖场,委托给正大集团经营管理,每年获取5万-7万元的分红。

据悉,今年全县已新发展茶叶3.5万亩、楠竹2万亩、油茶3万亩、水果3万亩,新增家乐52家,有力推动了全县换“穷业”行动。预计通过这些产业扶助,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今年人均可增收3500元以上。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为促进搬迁户增收脱贫,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力保障每个搬迁户有业可为、有收可增。”副县长黄齐飞说。

巩固

“回头看”工作防止返贫

村民陈五星在青山工业园打工

3月3日上午,温暖的阳光洒在青山镇冷水港安置点的住户脸上,搬迁户姜礼素、吴新明、吴先早抱着孙子晒太阳,怡然自乐。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青山镇在安置点的选择上,不仅要在集镇上,还要靠近工业园,方便就近就业。目前,已有21人在青山工业园内打工就业,月工资2000元左右,基本能实现一人在家务工,全家脱贫致富。

该镇还和青山纺织小区4家清洁纺织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发包原材料给贫困户,贫困户帮企业加工成纱布球,企业按件支付加工费,贫困户每月人均可增收1500元。

此外,镇政府与县城投公司合作扶贫开发,镇政府提供土地,由县城投公司出资建设,产权归城投公司,经营权归镇政府,政府与贫困户按6:4进行门店收入分红。政府收入用于安置点的维护和管理,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

这是我县巩固脱贫成果、降低返贫风险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县开展扶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关注脱贫村的发展状况和脱贫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做好脱贫村的后续帮扶工作,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

我县去年出列的20个重点贫困村,其所对接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继续留守扶贫前线,巩固帮扶成果,按照“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原则,完善脱贫后续帮扶机制,防止脱贫返贫和新生贫困问题,跳出“边脱贫、边返贫、再扶贫”的困境。

今年我县还将积极向上争取、多方筹资,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脱贫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教育扶贫等扶贫项目建设,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村级主导产业,切实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防止脱贫返贫现象发生。

 

以上图片由汪淑琴拍摄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