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回乡成功种植,让曾经长在山上的野生药草,摇身变成了乡亲们脱贫增收的“金疙瘩”,那如何让这一特色产业持续带动大伙增收,巩固扶贫成果?为此,崇阳在全产业链上做起文章。
在经过1到2个小时、100度以上的高温蒸煮后,去除多余水分的黄精被转移到了户外,进入晾晒和精细制作的环节,这是熊银德依据古代药典,摸索出来的“九蒸九制”黄精加工工艺,从鲜黄精到成品,要耗时2个半月,历经九次蒸煮和九次晒制,这样出产的黄精药物成分更足,其身价也要翻上好几番。
湖北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
总经理 熊银德:
像鲜品的价格,十几块钱单斤,十斤鲜品做一斤干品,九制黄精目前市场上一般是几百块一斤。
通过初加工,不仅黄精的身价涨了,药材加工厂里的贫困户也跟着受益。
崇阳县铜钟乡坳上村 村民 沈楚平:
在这里打工,帮着分炼、清洗黄精,80到100块钱一天。
为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崇阳县引导种植大户带头进行深加工,开办药膳馆,试水大健康产业。目前制作有有黄精片、黄精丝、黄精条、黄精膏方、黄精固体饮料等产品。
为鼓足发展后劲,崇阳县出台有力扶持政策,拿出真金白银,对黄精、白芨等主推中药材品种进行奖补,形成规模化种植。
县农业农村局 局长 徐涛:
对黄精、白芨50亩以上基地,实行每亩800元奖补,其他集中连片达100亩以上,每亩奖补300元。力争到2025年,黄精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值30亿,白芨5万亩,产值20亿。
崇阳县还成立了中药材协会,并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加强中药材科技研发,提升崇阳中药材品牌影响力。
有了全产业链的良性打造,崇阳县也对标脱贫和乡村振兴,制定了中药材产业长远规划,持续释放红利,惠及更多乡亲。
县委副书记 政法委书记 程冰野:
把中药材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去打造,我们主要是做好配套服务,引导 把关的问题,让更多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
全媒体记者:甘源
编辑:付波
编审:熊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