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崇阳讯 全媒体记者沈二民、通讯员汪启光、刘肖报道:实打实的中药学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却选择了与专业不着边的家具生意。在大城市经营得有门有道的时候,再次转身,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崇阳农村,种植中药材又做得风生水起。崇阳县中药材协会会长,湖北省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人熊银德,打造中药材产业链,带动当地周边贫困户就业,齐拔穷根,共奔富路,争做助力脱贫攻坚路上的“领跑人”。
两次转身回农村种植中药材
6岁时,熊银德就随父亲上山采药,并认识了100多种中药材。十年寒窗后一举考取湖北民族学院,就读中药学专业。在大学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对中药学的浓厚兴趣,完全泡在上千本医书里。立志传承民族医学,让中医药解除百姓疾苦,造福人类。
大学毕业后,迫于生计,他与爱人在江浙沪皖做家具生意,由于经营有道,短短时间,就有了一大笔积蓄。2012年,熊银德,回到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崇阳,干起了魂牵梦绕的中药材种植的行当。说干就干,他带领一家人披星戴月开垦药材基地,精耕细作终于收获了中药材种植的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的熊银德,为了更好地打造中药材产业,形成规模种植,2015年,他组织成立了湖北省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联合股东向中药材产品市场延伸。企业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合作社十农户”的经营模式,不到几年功夫,滚雪球般的发展,种植面积达到8600余亩。公司种植基地分布于崇阳各乡镇,选择7个中药品种作为主打产业进行规模化种植。
延伸产业链推陈出新走得更远
走进熊银德的药材基地,一年四季带给你的是全新的视觉享受,是药材基地,也是花卉温床。他通过试种,精心从47个品种优胜淘劣,保留适合崇阳本土种植的优秀药材种类。目前种植成功的药材品种24个,大力推广种植的仅有7个,真正做到发扬优势,做大做强,树立精品意识,推出精品。
如何让药材加工增值,是熊银德一直冥思苦想的考题。“黄精”这味中药材进入了他的视线中,他根据相关药典古籍,围绕“黄精产业化”这一主题,研发出黄精系列产品。他大胆采用九蒸九晒工艺,吸取天地之精华,消除黄精的某些刺激性、毒副作用,使产品成为消费者青睐的保健食品。黄精龙益元膏、精杞参护元膏、黄精茶的问世,市场行情一直看好,供不应求。
熊银德并没就此却步,他努力探索“药食同源”理论,两年前,熊银德又在铜钟乡坳上村开了一家以黄精为主打的药膳馆,让黄精完美融入菜肴中,顾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养益身心、滋补身体,取到一箭双雕之效。黄精排骨汤、黄精饼、黄精酒……因其食材严格按照药食同源的理念进行科学配比,色味俱佳,成为顾客口角留香,津津乐道的食品。
黄精系列产品,现已申请专利,黄精网(ⅰhihiC0m)亦已开通,着力打造全国黄精系列产品的销售平台。熊银德在铜钟乡独石村已建设了一座中药材加工厂,进行多种药材的加工,崇阳药材将走出湖北,走向世界。
成功路上不忘助力众乡邻脱贫
熊银德在中药材天地的一番打拼,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他每年有两百多万的资金打卡进账。应该说,熊银德成功了!他常说:“一位企业人如果只顾赚钱,不顾社会效益,那是很不完美的。”其实,他早就把目光盯上了扶贫工作,他觉得在扶贫工作上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主动请缨,扶持了七个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让这些村集体经济达到了五万元以上,空壳村有了产业,有了实体经济,为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插上了金翅膀;他发展药材基地,开垦荒山荒地,育种、除草、浇水、施肥、收获的一系列工序,吸纳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据不完全统计,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在带动就业方面,连续3年时间里,平均每年带动就业人数1000余人,年用工量30000余人次。仅2019年就向用工人员支付工资340多万元。在下村饶清文夫妇经常到他的药材基地打零工,年收入可达1.6万元。他办药缮馆、药材加工厂,收购、加工制作等也带动了不少贫困户增收,在推动乡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