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瑶文化系列:湖北崇阳雨山的草把龙灯

文图/杨昀琰

舞龙灯,是一种年味,是一种乡愁,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是中国人眼中的最具传统特色的春节民俗。

龙灯,古来有之,历史悠久。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对于湖北崇阳,谈到舞龙灯,自然而然会想到雨山。雨山的龙灯以单数为主,有单龙戏虎,三条盘花、五龙盘圣,七星伴月,九龙盘鼎,十三龙下海等,当然,还有双龙戏珠。三条龙之上的多龙,就带着“鼎”玩。鼎共有三层,最上面一层是“天官赐福”,下面两层八面,画的是“八仙过海”。每逢春节、元宵节等盛大的喜庆节日,雨山人总要敲锣打鼓,戏龙作舞,在喧天锣鼓的助威下,色彩各异的龙灯犹如翻江倒海,舞得气势磅礴、刚劲奔放,令现场的观众拍手叫好,看罢意犹未尽。雨山的龙灯,已成为崇阳民俗文化的品牌,在全市乃至全省声名响当当。

一个山高地广、常住人口才一千多人的望天收的深山村落,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让那里的龙灯技压群雄,在全县屈数一指,成为“金领冠”?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诚如是,有一种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在雨山代代相承,数百年的历史,已经根植到了村民的灵魂深处,让雨山的龙灯不断地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雨山的龙灯民俗文化跟瑶族人有关,而最接近瑶文化的便是那里的草把龙灯。如今雨山的滚龙,就是由最早最原始的草把龙灯演绎和慢慢改良而成,通过数十年的发展,才有了现在独领风骚的模样。而草把龙灯也保留下来,在特殊的场合作为演出类的活动进行表演。

雨山的草把龙灯是楚文化遗存的、具有祭祀性特征的民间手工艺造型的艺术品,有着显著的民俗特征,并兼有民舞和民乐的艺术成份,具有较高的民俗价值和传承价值。

2017年,咸宁市向国家申报“中国古瑶文化之乡”。据史料记载:古瑶人住在广大的荆楚大地,只龙窖山(药姑山)留下了大量生产生活遗迹。咸宁的通城、崇阳、赤壁同属龙窖山脉,而70%的瑶族文化遗址分布在崇阳。崇阳境内的龙窖山(药姑山)已被专家认定为瑶族早期的千家峒,是瑶族同胞传说中居住过的理想家园。

为了配合咸宁市做好迎接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检查验收和命名工作,同年9月份,崇阳县文联组建三个“瑶文化”调查工作专班,分赴瑶族祖居地龙窖山(药姑山)脉区域内的肖岭乡、沙坪镇、石城镇、路口镇等5个乡镇8个村组,开展“瑶文化”遗迹、传说、故事的调查,发现500多处石屋、石桥、石梯田、石梯地、垒石等石文化遗存。而路口镇雨山村的草把龙灯民俗表演,便是市民协指定的体现瑶文化遗存的重要节目之一。

为全面了解雨山草把龙灯的制作过程,去年的一天,笔者向雨山村进发。在进该村的沿路上,发现雨山村的山上到处可见石头梯田和石坎,码得齐齐整整。据老一辈的村民讲,那些石头堆砌物是古人弄的,一直都保留沿用下来,现代人没听说垒结过那样的石玩意儿。我看垒石的特征像瑶族人的风格,疑似古代瑶人曾经在雨山生活过。

到了一处宽阔的屋堂,我们看到有两个老人正在屋外的场地上忙活,一个在扎老虎头,一个在扎龙尾。老人分别叫杨顺凡和杨仁仕,均为72岁。虽然年事已高,但手脚麻利,制工严谨。因为之前村干部千叮咛万嘱托,这条草把龙是要代表崇阳参加全市的表演活动的,是要为咸宁拿下国家级的“牌子”的,两位老人自然格外上心。三四天时间草把龙雏形已完成。草龙里面是精选的稻草,外面用丝茅包裹得严严实实,再用韧劲好的葛藤条缠得密密匝匝,整个龙身有两层筋,用棕绳扎紧确保不会断掉,非常稳妥。草龙上的耙用竹杆做成,先用钻头在竹杆上面打个洞,用棕绳连着草龙身子缠紧。草龙共有19把耙,耙与耙之间的距离近一米五,一条近30米长的草把龙蜿蜒着插在田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龙头沉甸甸的,龙角和龙须历历分明,张开着的血盆大口有气吞山河之势。

老人介绍,他们是土生土长的雨山人,年轻时逢年过节就做龙灯,做了几十年,只是草把龙灯,好多年未做了。我看那条草把龙灯又长又重,舞起来恐怕不那么容易。老人说,舞草把龙灯之前,整条龙身上要密密麻麻的插满点燃的香,越密越好,到了晚上,龙身在舞动时,点燃的香随风飘动,如流星般闪烁,非常漂亮。但一不小心香灰会掉到人的头上和身上,会烫,所以真正舞起来要小心,要有功夫,要讲技巧,防止灼伤。传统的舞法是要打赤臂玩,那更需技高一筹。

该村干部杨青华说,记得三十多年前,他才十岁左右,那时大人舞大灯(即滚龙),他就舞草把龙灯,由大人扎好后给孩子们玩,纯属娱乐,一般没舞出过村。他坦言,龙灯这类传统的物件做法及舞法,用不着师傅怎么教,从小经历加感悟就会了,现在整个村子的男丁都会舞几把。

雨山的草把龙要插满燃香才能舞得活络好看,所以又称香龙。香龙具有崇高的威严,是龙灯中的老大,别的龙灯见了香龙要么绕道走,要么靠边礼让,让香龙走在最前面,以示尊崇。

雨山的龙灯规矩多,特别讲究。龙灯扎好没受祭要先放在祠堂里,举行启动仪式要到五帝灵官庙里受祭,启动神灵,祈求龙灯所到之处,有神灵的保佑,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庙里启动神灵后,先要到本家祠堂,再到各家各户的堂屋,然后绕整个湾子一圈。到了元宵节的晚上,要举行散灯仪式,俗称“下马”。散灯也要先到本家祠堂,再到各家各户的堂屋,然后绕整个湾子一圈,再去庙里下马,告知各路神灵,舞龙结束了,请他们下马休息,随后将整条草把龙灯送到有水的地方烧掉。

据说,只有烧了后,龙才能上天,而且烧龙灯的人走后不能回头,回头看了龙就上不了天了。当地人称之为:“初一开灯,十五散灯”。

雨山的锣鼓与其它的地方不同,雨山的锣鼓非常大,大鼓足足有三十斤重,大锣也有十多斤重。大锣大鼓敲起来特别响,几公里都能听到,好像在告诉人们,龙灯已经来了,大家要作好准备了。锣鼓平时不用时,就挂在村里公用屋堂房梁边的墙上,好像在静默着流年的故事。

平时出去舞龙灯,大鼓两人抬,大锣一人,小锣一套五人,共有八人,阵容强大。在过去,舞“草把龙灯”一般在春节期间的入夜时分进行。铿镪震天的锣鼓声响过几通之后,香龙以龙灯为前导,由十多个身强体壮、着装统一的舞龙手在村里宽大空旷的场地舞动着。执龙头者身材高大、身手敏捷,统筹指挥着香龙前进。烟雾缭绕之间,龙腾虎跃,气势恢宏,堪称一绝。

舞龙当晚,全村所有的男女老少都会前来观赏,邻近村子里的人也会慕名而来,观者如潮,盛况空前。几次舞弄后,香龙到村中巡视一遍。如果香龙白天进到别人的家里,也必须点香,但就龙头和龙尾有香就行,那叫前后有香。每到一家进门贺岁祝福,房主人接送都要燃放鞭炮,还会主动为草龙插香,以祈求草龙能给家里带来好运,礼节极其虔诚。随着草龙起舞,鞭炮声、锣鼓声和人们笑语欢声汇成一片,为节日平添了许多热闹气氛。

雨山人用香龙祈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关乎繁衍子孙,香火越旺,子孙就越多,家族也越发兴旺,这也是制作香龙的核心所在。

雨山草把龙灯一龙一虎地舞动,名叫:单龙戏虎。

杨顺凡老人边做老虎头,边介绍村里的情况。雨山有汪、吴、杨三大姓,共分三个排,一排都姓汪,在村里的西面;二排姓吴,有二个组;三排姓杨、庞和肖。现在合成一个村。二排和三排在中间,最上面的一排和通山交界。五帝灵官庙管辖姓吴和姓杨的;姓汪的在山上有另外一个庙,叫祖爷庙。

小型的舞龙灯活动,在雨山几乎年年都有。遇大型的活动,整个村里的人都要被分派过来。三条龙的话,就按三排来分配人数,九条龙也如此。

一提到将村子分为“排”的说法,市民俗专家万默甚感兴趣,他说,过去的瑶族人,称居住的地方为“峒”,又将“峒”分为“排”。汉人则不这样称呼,而雨山村一直沿用了这种叫法,疑似古时候,瑶族人跟住在雨山的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于龙和老虎的故事,相传药王因经常给人看病要去山上采药,有一天在路上碰到一只老虎挡在他的前面,他吓坏了,以为老虎要吃他。但见老虎作痛苦状,口里的涎直滴。他上前问老虎,是不是生病了?老虎开不了口,直点头。他仔细观察,发现老虎的喉咙里被一大块骨头卡住了。为了防止老虎咬他的手,药王跑到山下,找到铁匠弄来一个铁箍子,拱在老虎的口里,再用手伸进去,把骨头取出来,再把铁箍拿走,于是老虎获救了。后来有一条龙也生病了,龙问老虎是谁帮它治好了病,老虎答,是药王。龙说,我也要去请药王帮我治病。老虎说,你长得那么吓人,药王看到你肯定会吓跑的。龙通过老虎打听到药王上山采药的路径后,就变成了一位老人,等着药王到来。老人见到药王之后,请他帮忙治病。药王说,我看了你的气质和气色都不一样,你原来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的,你只有现出原形,我才能给你治病。龙恢复原形后,药王说,你原来是一条龙啊,那我可以给你治病。原来龙的鳞甲里长了很多风虱,弄得浑身难受。药王用中草药把龙身上的风虱全部除掉了,龙因此非常感谢药王。药王既救了虎,也救了龙。龙和虎就这样成了两兄弟,都跟着药王治病救人,造福百姓。

万默还告诉我们,别看一条平淡无奇的香火龙灯,其实里面蕴含着大量的人文信息。雨山人的“单龙戏虎”,在用“虎”作民俗方面也是很独特的。北方人是不可能用虎的,一般用狮子,包括广东人也在用狮子,只有土家族和白族等少数民族崇尚白虎。龙是汉人的图腾,虎是少数民族的图腾。龙虎相戏,并不是指谁输谁赢,谁把谁干掉了,而是在于互相交流和对话,也许是汉族与瑶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与碰撞。“单龙戏虎”表达的是这样一种情结和心理。还有,雨山人用茅草扎草把龙灯也很不寻常。那种茅草叫丝茅,质地非常柔软,不同于其它的茅草。北方无茅,茅过去对楚地和楚人来说,是很神圣的东西,是楚国作为供品送给周王朝的。用茅来缩酒,作为古代传统的工艺已经失传。茅可以作祭祀用,所以雨山人用茅来扎龙灯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其中的缘故而已。

雨山的草把龙,人们往往看不出它的价值所在。只有把它放在某一个历史角度去分析,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去领悟,才会发现有很多历史和文化的信息和基因扑面而来,令人心中豁然开朗。

2017年12月13日,在崇阳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的带领下,来自路口镇雨山村一二三排演出的传统民俗文化节目《单龙戏虎》赴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参加咸宁市申报“中国古瑶文化之乡”的汇演,得到了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及省、市民协专家的一致好评,为咸宁市被命名“中国古瑶文化之乡”立下了赫赫功劳。

说来也怪,头日天气尚好,第二天早上,迎接雨山草把龙灯下山时,天上飘起了霏霏细雨。到了通城内冲瑶族村,大雨如注。参加演出的雨山人打趣道:龙乃降雨之神物,今天的雨就是雨山的香龙所带来,雨山的香龙驾到,不下雨才怪呢!

即便如此,演员们冒雨完成了十多个回合,长达二十多分钟的表演。但见老虎在前面不断地挑逗着长龙,龙也不甘示弱,龙头引进,龙身游离随行,龙尾摆晃起伏。插满香火的草把龙灯,如火龙出海,飞腾欢跃,那腾云驾雾,翻滚成一个接着一个大连环圈的场面,蔚为壮观,让观众大开眼界,领略到了雨山龙灯的风采。《单龙戏虎》节目完成后,这条草把龙被市民俗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8年9月23日,中国咸宁首届农民丰收节在柃蜜小镇隆重举办,雨山的草把龙灯作为庆祝农民丰收的特选节目登上了节日的大舞台。

每年春节,雨山村民把舞龙灯当作村里过年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村里最热闹最聚人气的民俗习惯,寓意着团结向上,戳力同行,和谐美好,那种浓浓的年味,就在人们的欢笑声中散发开来,醇香悠绵,令人回味……

中国人,中国年!雨山人,雨山龙!祝愿雨山人民像草把龙灯所祈福的那样,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幸福万年长。

(作者系湖北崇阳县人大常委会代表选举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关向群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