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青山水库】知青青山当民工

“我与青山水库”征文启事

由崇阳县总工会、崇阳县国家青山湿地公园管理处、崇阳县青山镇、崇阳县水利局、国网崇阳县供电公司、崇阳县融媒体中心、《咸宁日报·崇阳周刊》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我与青山水库”征文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欢迎崇阳县青山水库的建设者们踊跃投稿。

征文电子邮箱:xncyxw@163.com

联系人:徐功频

联系电话:0715—3383399

邮编:437500

地址:湖北省崇阳县天城镇崇阳大道34号
         

崇阳县融媒体中心

【我与青山水库】征文优秀作品选


知青青山当民工

沈茂华

我是66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下放到沙坪区台桥公社湖塘大队一小队插队落户,我们的知青点一共8人,都是沙坪商品粮户口,在动员上山下乡办学习班时,自由组合而成的。5男3女中就有3对是恋爱关系,我和妻子就是其中的一对。


记得当年11月的一天,沙坪区在人民会场召开了欢送大会。区直各单位派代表敲锣打鼓送,沙坪街上鞭炮声声,很是热烈。我们这些即将奔赴农村,“战天斗地”的知青,既激动又有些恋恋不舍,当我们来到湖塘大队境内的公路上时,老队长又带着队委会一班人,已敲着锣鼓等候多时。


到了队长家,住队干部主持召开了座谈会,队长和队委会成员发言表示欢迎,我代表知青表了决心。农民的语言率直而简单,没有大话和套话,却让我们感到了关爱与温暖。


我们5名男知青住队里仓库,里面摆了5张新买的木架床,一张记工分用的办公桌,还不见拥挤。女知青住小队会计家,房子也很宽敞,宿舍里一张宽大的老式床,供3名女知青住宿。厨房、厕所不与房主共用。房主夫妇和几小孩都很友善。安顿好后,我们知青生活也开始了。

当知青的劳动开端

当时正值冬闲时,队长买来5担粪桶,安排男知青上街掏粪,为队里积肥,女知青挖地整理园子,准备春上种菜。老队长把就近的一块好田划做知青菜园,还备好了锄头扁担等一些劳动工具。


知青下放,国家有几个月的钱粮补助。刚开伙时,伙食不错,自买自办,兴趣来了还喝点小酒。老队长经常来看望我们,说这不节约哪行、伙食费不省着用,春上农忙咋办?我们只好降低标准,省下的钱队长夫妇为我们买来猪肉,薰成腊肉,留着过春荒。

知青点距沙坪镇上不足2公里,我们挑着粪桶,开始掏粪了。走街串巷,区直单位的厕所、猪圈让我们掏了个够。每次当粪桶里有了三分之一的粪便,就收队返程。


一行5人,悠哉游哉,轻轻快快。挑到离队不远的小河边,用粪舀子边加水,边搅拌,搅拌成一满担后,再挑到粪窖边,只等贫雇组长来验收。


老组长来了一看,见一担担满满的猪人粪,就说这粪合格,给每人发一张盖有私章的粪票。我们由于心虚,忙不迭地给老组长递烟点火。并说耽误了他的工夫等客套话把老人快点打发走。从不当着他的面往窖里倒粪,还假装太累了,坐下来歇伙。


等老组长走了,我们忙着往窖里倒个一干二净。然后,不约而同:“哇!五分工到手了。”一个冬春,偌大的一个粪窖被我们担满了。


当社员们取粪施肥时,只见粪少水多,泼到田里不怎么见粪。老队长点破我们:“你们这些崽,学会掺假了!”


在农村,烧柴是关系吃饭的大事。湖塘大队地处平畈,缺的是柴草,老队长要求我们上山砍柴,要备好明年春夏秋三季的柴火。


我们男女8人,经常早晨四点出发,带着干粮,拉着队里的一辆木轮大牛车,到庙铺的大山里去砍柴。


上山砍柴,辛苦不说,下得山来,汗流满面,饥肠辘辘,装车绑绳弄好时已近黄昏。我们想歇歇,天色见晚。无奈,只好拉着沉重的牛车返程。男知青在前驾辕,女知青在后推车,车轮吱吱呀呀作响,一路上,我们累得气喘吁吁。


那要命的佛坳陡坡,三弯九转真是寸步难行。上不了几米,拉不动了,得歇歇,女知青在后要负责用石头把车轮塞住,一旦后退,后果严重。上到坡顶,又是几里路的下坡,全靠前顶后拉来控制车速。


当我们把一车柴拉到队里,已是晚上九点了。


记得有一次到山里砍柴,我们下山后正在装车,庙铺的队长说夹带了松树枝,卡住不让走。好话说尽,也不通融。


后来逼急了,我们将车一丢,来到泉湖公社办公室,找到一位副书记。对他说:“我们是下放知青,砍了点柴被庙铺的人卡住了,现在不走了,就吃住在公社,等领导处理好再说”。

这位书记见我们年轻气盛,估摸我们说得到做得到,把队长批评一通,放行了我们。


又黑又冷又饿的夜晚,我们憋了一肚子气没处出。一合计,这回得让他们付出点“代价”,补偿一下。于是,趁天黑把路边没过尺的几根松树装上车。


知青来到农村插队落户,谁也没想当农民,还得是个“百事通”,样样能干。新鲜感过后,迷茫、无奈情绪随着劳动强度的不断增大,也在不断滋生。


没有桌子放东西,男知青盯上了还没复课的沙坪中学。一辆牛车,拉回了8张课桌。中学主任找来了,我们理直气壮:“知青下放是党的号召,现在我们有困难需要桌子好好学习,你们又不开学,借用几张破桌子还不行?”主任无语,只好走了。


事后,想起来积肥掏粪掺假、砍柴倒打一耙、强词夺理搬课桌这些事,心中也是愧疚。

在青山水库工地上

1969年,刚收完早稻,老队长就安排我们这些男知青上工地。我们很乐意,听说这个水库是国家投资,每个标工补粮还补钱。


我们背着絮被出发了,一路步行,到了水库工地。工地上气势宏伟,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工地指挥部、工程二团驻地、百货商店都挂有木牌。


一排排临时搭建的茅棚,排列在水库副坝对面的山脚下。茅棚盖的围的都是茅草,棚内除用楠竹枝架起的统铺,别无他物。我们垫上稻草,展开铺盖就算安居了,在以连为单位的食堂,我们吃瓦钵蒸饭,喝水煮南瓜汤。


晚上,还有机会看上免费的露天电影。感觉还是蛮好的。只是铺上的柴棍枕得背痛,幽幽飘来的臊臭味熏得人难以入眠,气味是民工所随地大小便造成的。


一清早,随着指挥部大喇叭播放的起床号响起,我们快速起床洗漱,吃过早饭就挑着工具上工地。


我们台桥营的任务是为副坝运送黄土筑中心墙。取土的土垱副坝约二里地远,满满的一担黄土重有百多斤,挑到副坝上,专职发筹员就发一张筹给你,土挑少了是要挨批评的,甚至不给发筹。多少筹计一个标工,指挥部要按取土远近来决定。做勤什的标工最好赚,但是轮不到我们头上。

整个水库工地劳动场面十分壮观,说是人多如蚁,行人如织,一点也没有夸张。劳动大军秩序井然,干得热火朝天。每到中午11点,预备号声响起,表示要准备填药放炮了。这时还可以劳动半个小时。到11点半,号声又起,示意收工回营,这时瞭望哨红旗升起,民工们纷纷撤离。12点,号声再起,各爆破点开始点火爆破,一时间,爆炸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午饭后,稍作休息,又要开工。壮观的场面,要演绎到晚上6点才结束。第一天开始挑土,沉重的担子磨破了肩膀,行色匆匆,双脚打满了血泡。睡到铺上,全身酸痛,特别是肩膀和双脚,火辣辣,十分难受,每天只有咬牙挺着,要完任务,要赚标工。


我干了三五天,就慢慢适应了,再也不是那么累了。肩上脚上起茧了,没有疼痛感。每天挑土赚标工,晚上还有精力去看露天电影。


每到星期日,大队的东方红20型拖拉机就会来送给养。这是民工们最开心,最关注的事。因为顺便也会带来家里捎来的盆盆罐罐,里面装有工地食堂吃不到的食物,可以改善一下伙食。


有一次,大队的拖拉机开来了,民工们围上去了,我也夹在其中,一眼看到一个熟悉的大号迷彩色把缸,连忙叫喊着:“这个把缸是我的,是我的!”


拖拉机机手拿起把缸,很不友好地斜视着,“做梦啰,哪是你的!”随手就将把缸递给了另外一个民工,这个民工将信将疑地接住后,喜滋滋一遛烟地跑开了。我心里虽然犯疑,想到东西都给别人了,争也无益。只好心酸地悄悄离开。


后来歇工时回家,家人问菜收到没有,我说被拖拉机机手送给别人了。这位拖拉机机手与我素不相识,没有什么过节,是看我不顺眼,还是别的原因?我不得而知。歇工后再回工棚,发现床单枕头都不见了,只好一床被半边垫半边盖将就着睡。


特别难忘的是弟弟也在当民工,一天淋雨后高烧不退,连里卫生员的药箱里只有碘酒、蓝汞、消炎粉之类的药品,根本治不了病。我送弟弟上医院,身上没有钱,唯一的办法是用毛巾冷敷,怕把大脑烧坏了。就这样熬着,靠弟弟自身的抗病能力,总算熬过了一劫。


虽说劳动强度大,伙食差,我们还是很乐观开朗。工地上宣传鼓动工作很到位,团营连的“比、学、赶、帮”活动能鼓舞士气。哪家按时完成任务了,插红旗超额完任务的树标兵。


别看民工在家比较松散,上了工地上集体荣誉感很强。得了红旗拼着韧劲要保住,落后了的加班加点赶进度,看到兄弟单位要领先了,大队派人杀猪送肉来鼓劲。我们叫做打牙祭。一钵三四两肉的清蒸汤,在工地上是人间美味。干部们要的是进度,是红旗,也不怕戴物质刺激的大帽子,民工多挑快跑,既饱了口福,又赚了标工,争得了先进,脸上还有光。

农民兄弟的质朴、善良、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些知青难以相比的,一天晚上加班赶进度,我穿着塑料凉鞋挑土,行走中,脚趾被石块磕破了,鲜血直流。我找卫生员包扎,耽误了时间,完不成规定的任务。收工时,本连的一位民工偷偷塞给我几张筹票,说是他加快步伐跑出来的。当时,我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多少年来,我一直都忘不了这位善良的好兄弟。


下雨天,开不了工,这是民工最枯燥的时光。挤在工棚里无所事事,活跃者就出点子打赌。赌掰手腕,赌吃多少钵饭,赌抵扁担劲。大伙跟着起哄、开心。有时打赌延伸到劳动中去,赌能挑多重的担子,赌一天能赚多少标工。


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和工地,民工的乐观、开朗、质朴是局外人难以理解的。


我在青山水库只做了3个月的民工,阶段性的任务完成后,就返回了知青点。离开时,心情复杂,五味陈杂。既感疲惫、心酸,更有欣慰和期盼。

难忘青山水库

我1966年初中毕业后,就被招工进入县农机厂当学徒。先后学过钳工,铸造和车工。每月有工资收入,从小由姑父母抚养成人,无忧无虑,小日子过得滋润惬意。


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我户口留在沙坪没有转进厂里,遇上上山下乡大潮,成为了知青。此时,我好像一下子掉入了人生谷底。那种失意迷茫和无助挥之不去,是青山水库工地的民工生活,让我体验到了人生的甜酸苦辣和世态炎凉,体会到农民是劳动强度最大,生活条件最差,社会地位最低,索求最小的一个庞大群体,但我认为他们是我人生道路上最好的老师。

1970年11月,几经周折,我被招工离开了农村。


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干部,无论是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我都不敢懈怠。因为有知青与民工的那段经历作比较,能使自己清醒。想想其时,看看现在,知足常乐。我钱不多,但从不把钱看得太重;我喜欢钓鱼,玩石头和盆景,但从不玩物丧志。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随遇而安,甚至习惯了碗里不留饭粒。总之,我能问心无愧做人直至退休,要感谢我的那段民工生活,知青生涯。


我每次到青山水库,总要站在大坝上眺望搭建过民工茅棚的那块土地,回忆当民工时的情景,一个个画面在脑海呈现,我感谢水库工地时的磨炼,感谢那些农民兄弟对我的关爱和教育,他们的教育不用言语表达。确切地说是感染,让人在磨难中慢慢接受,受益终生。


极目四望,美丽的青山水库碧波荡漾,风景如画,既有晨雾如纱罩楼台,也有渔舟喝唱晚,更有那宏伟的大坝,傲然屹立,如一座丰碑。既留了筑坝人的足迹,还镌刻着每位筑坝人的苦与乐。只要你是这座水库的建设者,用心去找,一定能在这大坝上找寻到自己留下的痕迹,还能找到自己的青春。


每当我看到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一家家、一对对,尽情欣赏美景时,就想起了当年的那些民工兄弟们。他们现在还好吗?不说当年鄂州来的那些民工们,就是崇阳本县的那些民工们,现在都成了古稀老人,青山水库的建设,他们流下了血汗,耗去了青春,特别是那些为修建水库光荣献身的英雄,曾多次,我向他们默默地致敬!


白驹过隙,一晃50年了。都说往事如烟,但那段知青与民工的生活经历,给我刻骨铭心的记忆。忘不了老队长和乡亲们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忘不了那些既普通又可敬的农民们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忘不了那个既艰苦又红火的年代对我的磨炼。


(崇阳县融媒体中心)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