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奋斗者群像评论系列:“科技兴农”少不得王治虎这样的奋斗者

笔者与农业专家王治虎

1991年3月底,美国加州时间下午四点左右,一架从旧金山飞往中国北京的航班上,散落地坐了一些中国农业专家。在他们的周围,空出了很多座位,1991年3月1日中国农业部对外合作中心派往美国学习的25名农业专家中,只有11人上了这架飞机回国。

当年28岁的崇阳籍农业专家王治虎,身高185,体重90公斤左右,英俊潇洒,他毅然放弃了绿卡、美国农庄和夏威夷姑娘的热情挽留,登上了这架飞机,经过18小时的颠簸飞行,到达北京机场。“当时下了飞机,北京夜晚繁星满天。双脚踏在祖国的土地上,心里特别踏实。我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在中国,梁园虽好,终非吾乡。”

笔者在崇阳县天城镇思姑桥路1号,见到二级正高职高级农艺师、崇阳植保站站长王治虎,他右耳年幼失聪,左脚2006年因车祸未及时治疗走路一跛一跛。这位植保专家,每天将永久牌自行车推到植保站楼下的下坡处,双腿夹住自行车蹬动,“巡查”崇阳稻田蔬菜的生长情况,到农户家里指导病虫害防护知识。

采访的那一天是星期天,烈日灼心。王治虎这天早上6:30,出家门骑自行车花20分钟到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分中心崇阳原种场监测点,调查该点的情况,7:15至8:30骑行到白霓镇桥头村监测点,与施工人员商量安排30分钟后,花1小时约9:30左右返回植保站办公室休息并整理一下调查数据。10:00左右接到天城镇新塘岭村农户的电话,反映该村的玉米出现虫害,又马上骑车到新塘岭村,现场确诊该村的玉米为草地贪夜娥的危害,并指导该村农户施药防冶,大概12:00多回到家里,下午再去忙别的工作。

这半天,跛脚的王治虎从早上6:30开始一共骑了大约40公里。这是王治虎在节假日里普通的一天。他在崇阳田间地头工作的36年里,就这样骑坏、摔坏了15辆自行车,骑行公里数约10万公里,可以围绕地球赤道两圈半。36年,极少有人知道他每天是怎么工作的,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我国农业农村艰难的时期,当时农民还需交公粮和提留,种田还在人力为主,农产品商品化率极低,很多地方种粮还处于亏本状态。学农的王治虎从1984年起就开始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研究,经过5年的潜心钻研,发现应当用赤霉素人为使母本高于父本,母本受阳光的影响提前开花,父本因光照不足推迟开花,从而使父母本花时相遇,提高母本结实率。这一发现改变了当时普遍认为父本比母本高有利于授粉结实的观点,据此整理出的论文《双亲株高差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研究》发表在当年的《湖北农业科学》第8期上,袁隆平院士看了这篇论文后在他主编的《杂交水稻》上进行了转载。

王治虎在1988年将这一技术用于崇阳县的杂交水稻制种,结果当年全国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只有26余公斤的情况下,崇阳县杂交水稻制种平均产量突破了200公斤,高的田块达到400公斤,各地农业专家到现场参观后,非常震惊,专家团队当即决定以湖北省农牧业厅的名义进行技术鉴定,鉴定结果认定该项成果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王治虎说,那时候的粮油本和粮票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中国太饥饿了,买米买油还要凭票,种田主要靠人畜,而美国那时农业已经机械化,一个农民就可以种植上千亩耕地,相形之下,中国农民太苦太累,我们每一个农业技术人员都有责任改变中国的农业现状,并为之奋斗努力。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得进一寸进一寸,不断积累,必有重大突破。

“王治虎式”的奋斗,是“挽救式”奋斗,“突破式”奋斗,“自证式”奋斗,他和他的同事,用刀砍斧凿,在农业的“悬崖峭壁”上开路,用扎实的田间试验研究为农产品增收,让人们遗忘过去的饥荒恐惧,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农业也行”。笔者笑称他是“湖北的袁隆平”,他谦虚地说:别把我拔高了,我哪能和他老人家比。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已经从过去“能不能吃饱”问题变为“能不能吃好”、“能不能吃得健康”问题,王治虎对于农产品安全生产十分关注。

2001年8月份,天城镇下津村四组的农户陈时明、陈时德,将打了农药没死的虫子,放在含磷剧毒农药瓶子里浸泡半小时,虫子仍没死,由此推断农药有假。王治虎一眼看出这是害虫产生了可怕的耐药性,但无论怎么说农户都不信。为证明这一观点,王治虎当即将没有死的虫子喂鸡,结果鸡吃了几只虫子就身体摇晃,很快就死了。

长期使用农药不但毒不死害虫,反而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对人体有巨大危害,这样的现场讲解给农户上了生动的一课。王治虎从此抓住这一机会向广大农户宣传科学使用农药的知识,并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从此以后,崇阳县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严重的农药抗性问题。

王治虎自己学农“务农”,还培养两个女儿“接农班”,她们均是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大女儿王晗开着比亚迪F0来接笔者诉说:“这辆车3万块钱,是我自己拿工资买的,父亲工资比县委书记还高,但从来没有资助我和妹妹,他要我们姐妹俩自强自立,告诉我们人在世界上的价值在于做事做人,要多考虑国家集体,不要老想着名誉、职务、级别和工资。”问及父亲的科研成果,王晗笑答:没有完全统计,全在他电脑里,“满满一硬盘”。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农业技术人员,就要站稳基层,立足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如基层农技人员王治虎,扎根基层,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保得住情操,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动,这样的技术人才和他的科研精神值得全社会学习、提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用科技当现代农业“压舱石”,为之保稳护航,助农富农,就少不得王治虎这样的奋斗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他低调务实工作作风的实绘,“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也是他崇高精神境界的生动写照。

(胡仁平)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