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方便,一拧开关,冰凉清澈的自来水就哗啦啦的流淌出来了”。
“就是再干旱,我们也不需要为生活用水而发愁了”。
一时间,受惠的群众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时间定格在2013年12月20日,位于白霓镇杨洪村境内的龙泉水厂正式建成通水了。
图为龙泉水厂
总投资950万元的崇阳县龙泉水厂,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历时1年多,按工程要求完成了管理用房、消毒车间、增压泵房、净化设施等,安装管道20多公里,2013年12月建成供水。水厂以境内5公里处的龙泉灌溶洞泉水为主水源,龙泉水库库水为备用水源。
目前,龙泉水厂日供1800吨,年供水量65万吨。龙泉水厂建成后,有效解决了白霓镇境内的龙泉、桥头、浪口、大塘、杨洪等5个村及三特公司浪口开发区1.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记者眼中的龙泉水厂
6月25日上午,记者驱车从县城沿天路公路出发,十分钟后就来到了位于天路公路旁边的龙泉水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蓝红相间具有欧式特色建筑的院落,大门左右各悬挂着“崇阳县龙泉水厂”和“崇阳县白霓镇水利站”的牌子。进入院内,花草树木芬香四溢,生机勃勃,管理用房和生产车间、办公区错落有致。
图为生产区一角
在负责人马王光的带领下,记者依次参观了生产车间的反应沉淀池、过滤池、快滤池及反冲洗泵房、增压泵房、仓库重地,详细了解了自来水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每到一处,只见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的忙着各自的工作。
站厂合一的管理模式
一家水厂,为何挂着两块牌子?面对记者的疑惑,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站厂合一,简单的说,就是把水厂生产运行和设备维护检修和水利站的日常工作有机相结合,实现资源优化,精简管理环节,起到减人增效的目的,让水厂快速、高效、长久发展。
崇阳县龙泉水厂和崇阳县白霓镇水利站均属水利局的下属单位,实行的是“站厂合一”的管理模式。负责人马王光有两个身份,他既是镇水利站的站长,又是龙泉水厂的厂长。
“县水利局既是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工程的实施者,又是监管者,龙泉水厂只是水利局近年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的惠民工程之一,全县12个乡镇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都有1-2家水厂,可与县城供水公司相比,农村水厂往往规模较小且布局分散,建后管理、人员聘任和运行成本都是难题,为让水厂长久良性运行,实行站厂合一的管理模式,运行几年来,效果很好,龙泉水厂在12个乡镇水厂中,各项工作走在前面,成为学习典范。”县水利局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局长陈世斌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站厂合一”的管理模式、背景及运行效果。
保证每一滴水的卫生安全
说水质是水厂的生命,一点都不为过,水质的好坏,只有用户说了算。
在杨洪村七组用户游望良家,她正在用自来水冲洗蔬菜。当记者问及水质如何?她一边伸出大拇指表示满意,一边笑呵呵的说:“卫生、干净、放心。今年上半年连续下暴雨,水管流出的水有些混浊,我们用户在群里反映后,水厂立即回复解释,半天后就恢复正常。”说完后,她拿出手机,打开微信,进入“龙泉水厂用户意见群”,只见群里成员很活跃,大家对水质、水价、服务都十分满意。
图为快滤池
用自来水冲洗蔬菜
马王光说,早在两年前,有些在外面打工的用户为了方便为家里缴纳水费,一些熟人朋友从微信上转钱给他代缴,后来要他代交的人多了,他便建了“龙泉水厂用户群”。后来,有些用户还在群里反映一些小问题,到了2016年,这个群正式变更为“龙泉水厂用户意见群”,95%以上的用户都入了群,水厂指定了工作人员管理,对于用户的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及时回复落实。现在,这个群成了用户监督自来水水质、工作人员服务的便捷平台。
在生产车间,工作人员万斐告诉记者,水厂对每一滴水从水源地泵房到送水泵房的全流程实行监测把关,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及时对症下药。同时,水厂还建立了三级质量保证体系,除各类在线水质仪表的实时检测,工作人员每小时对水质数据进行查看记录,化验人员每天严格对管网水、出厂水进行四项常规分析,每周集中采集管网水样进行全面分析,并将水质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和用水户,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图为增压泵房
水厂负责人马王光介绍,为保证每一滴流入用户家中的自来水卫生安全,县水利局多次召开水厂水质业务培训会,为改进水质,还多次组织各乡镇水厂负责人走出去学习参观,取长补短。同时,水厂定期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取样监测水质,还聘请用户代表、村干部为水质观察员、监察员,随时接受他们对生产环节及出厂水水质的监管。
图/文 佘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