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小岗村40年有大变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傅晓羚

小岗村村民严金昌在36岁那年,曾经和命运打了一个赌。

1978年11月24日的那个晚上,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在安徽凤阳县东部小岗村一个闪着微光的茅草房内,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手印,实施农业“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严金昌,便是当时顶着风险带头参与“大包干”的村民之一。

图注:农民参与农业“大包干”按手印的房屋旧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傅晓羚摄

凭借着“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近40年来,小岗村从过去的“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发展到农业、旅游业、招商引资同步发展,村容村貌变化显著。据统计,2016年,小岗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69元,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80万元,比上年增加10万元。

昔日小岗村:响起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

“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小岗村曾经是别人眼中的“三靠村”。由于连续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位于江淮之间的农村生产几度停滞,据统计,1973年~1976年期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全年人均口粮仅在200斤左右徘徊,年人均收入甚至时常不足30元,几乎每户都有出门讨饭的历史。

图注:大包干纪念馆内陈列的历史资料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傅晓羚 摄

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放手一搏!青年小伙严金昌、关友江等人鼓足勇气,在那份提议分田到户、被称为“生死契约”的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摁下了鲜红的手印。他们没有料到,当初一个纯粹为了“吃饱肚子”冒着风险做出的决定,竟会成为一件影响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图注:小岗村村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傅晓羚 摄

“怕了就不干,干了就不怕。”严金昌发现,“将土地分到各家各户,把大家的劳动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这种农业经营制度层面的改变,首先在物质层面有所表现,1979年,小岗村在遭遇罕见大旱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大丰收,光油粮总产就达到了3.5万斤,相当于之前20年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达400元,相当于1978年的18倍。

2004年2月,年轻的党员干部沈浩受安徽省委选派,来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六年的任职时间里,这座“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的小岗人不但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家家户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经过硬化的道路整洁一新,摩托车、电瓶车、私家车……“家家开小车”,已经成为了72岁的关友江感受到生活的最大变化之一。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视察期间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他进一步指出,“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今日小岗人:敢想敢干,带头致富

图注:昔日的小岗村农民住房 受访对象供图

在2004年以前,仅仅跨越了温饱线的小岗村,离“小康”的标准仍然很远,被人称为“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进富裕门”。年轻人外流,土地荒芜,成了当时新上任的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图注:今日的小岗村内街道一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傅晓羚 摄

修公路、盖楼房、兴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土地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自己保留承包权。——记者注)、成立蘑菇、葡萄等产销合作社……经过实地考察了解,一项项新举措在沈浩的带领下相继展开,小岗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而敢想敢干的改革精神,也在小岗村的一代代村民中延续。

小岗村委会副主任程夕兵的致富路,伴随着土地流转一路走来。

2013年,凤阳县被确定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小岗村开展起了土地流转,周围想要出去打工的邻居、亲朋纷纷请程夕兵帮忙代种自家闲置土地。有种地经验的程夕兵主动抓住机遇,顶着投资和管理压力,把农户们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平整、耕种、施肥劳作……通过流转土地种植,2016年,他的家庭纯收入就已达到了25万元,被评为小岗致富带头人。

土生土长的小岗农民周党之则利用流转的100亩土地建造了蔬菜大棚,搞起了“创鲜蔬菜合作社”,种植西红柿、芹菜等蔬菜。但在成立之初,缺乏技术、资金和经营的经验,也一度成了周党之发展合作社的“拦路虎”。

通过筹措资金,鼓励社员参加技术培训等“走一步干一步,总结一步”的不断摸索,过去那个连“育苗时菜苗全部坏了”的蔬菜合作社已经从6户群众入股,发展到12户,入股农户年收入户均达到8万元。在自身致富同时,周党之还帮助4户贫困户成功脱了贫。他目前正打算带领合作社成员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发展火龙果、猕猴桃等价值收益高的农产品。

图注:小岗村门口竖立的牌坊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傅晓羚 摄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曾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如今,越来越多人脱贫致富的小岗村,也步入了创建5A级旅游景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时代征途。除了程夕兵、周党之,和严金昌一样开起农家乐的村民也不断增加,家庭年均收入可达十几万元。

旅游业、农业、培训产业……小岗村村委会主任周群之发现,这几年,小岗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发展多元产业,有利于带动更多村民加入脱贫致富的浪潮,同时更一步步吸纳着青年返乡创业。在他看来,生活在“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小村落中,这里的村民不仅是当家人,又是致富人。

中青在线安徽凤阳1月16日电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