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如虹通坦途——我县修建便民大桥札记

云上崇阳讯(记者 徐功频 通讯员 程雄兵 徐陈炜) 鄂南崇阳,一条隽水河穿境而过,千年奔腾不息……

“一条大河分两岸,南北对目两相望,亲友相见得半天”,这是过去人们出行难的真实写照。

岁月如歌,沧桑巨变。如今的崇阳,山青水秀,风景迷人,人民安居乐业。修建在隽水河崇阳段的10多座大桥,气势如虹,连通南北。座座大桥如为崇阳人民插上奔向幸福小康的翅膀,让更多的人起步崇阳,走出湖北,奔向世界。大桥下面河水漂流,浪花翻滚,仿佛向你讲述着大桥兴建的故事。

崇阳一桥崇阳通向外界的希望之桥

崇阳大桥是崇阳县隽水河首座公路大桥,崇阳人习惯称之为南门桥。

崇阳大桥(南门桥   徐功频摄)。

一座崇阳桥,几多辛酸泪。

隔山容易隔水难。过去,两岸往来靠木船摆渡,每逢春夏暴洪,水流湍急,船渡停摆,交通阻断,商旅不便。民众久思建桥,苦于工艰款巨,时局动荡,难以遂愿。

崇阳大桥初建选址,从毛棚街横跨隽水河,与县城东门连接。1934年12月,崇阳驻军师长电促湖北省建设厅实施建桥。1935年初修建,1936年竣工,当时荷载5吨,下部为木桩基础,拱框式钢筋混凝土墩,上部钢筋混凝土轻型排架,木桥面。

崇阳盆地,被称为暴雨中心,山洪暴发,上游客水过境,河水猛涨,期间轻型排架,木桥面,多次被洪水冲毁,经常中断交通,仅1947年就冲毁7次,大桥择址新建,迫在眉睫。

1949年10月底,大桥重新建选址在南门外,即现在桥址,同年12月施工,1950年7月7日建成通车。

1954年6月,特大洪水再次发威,将大桥钢架拱冲至下游1000米,损毁100多米。次年5月,将墩台加高2.69米修建。

为适应国家战备需要,1964年,崇阳在中央军委的大力资助下,投资60万元,将属临时性和半永久的大桥进行改造。1965年10月,全长197.1米、宽9米的大桥竣工通车。当时,大桥两端增派民兵昼夜值守,一直到1972年。

崇阳人对崇阳大桥有着深切的情怀。行走桥上,一些怀旧的老人经常驻足停歇,陷入深深的沉思。大桥,勾起人们多少历史的记忆,大桥,曾经承载人们多少希冀……

在那物资贫匮的特殊年代,当时的崇阳大桥,在山区县城百姓的眼中,不仅仅是一座简单的大桥,而是一座雄伟的现代建筑,一道靓丽的风景,人们进城观赏大桥,是一大心愿,是一种时尚,一种自豪,没上大桥,不算进城。

40多年的风霜雪雨,南来北往的车辆,四方八面的客商从崇阳大桥之上经过……

2008年,崇阳大桥列为危桥,对桥面、人行道等构造物进行改造。桥面、两头搭板全部凿除铺新,护栏换成不锈钢结构,安上了彩灯,大桥重现雄姿。

2015年6月2日,百年不遇的洪灾突袭崇阳,大桥安然屹立,安渡洪峰。

崇阳二桥崇阳顺应改革的发展之桥

花山大桥,人称二桥,城区交通之桥,位于106道K1488米处(复线),南起天城镇花山村,北抵天城镇白泉村。

花山大桥(崇阳二桥  徐功频摄)。

崇阳县城,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旧时县城就建有十字街,居住区域称之为东门、南门、西门、北门。106国道武长公路经南门崇阳大桥,过西门岭穿境达通城。省道崇赵线由崇阳城北往南过崇阳大桥。主要交通穿境县城,原汽车站建在北门。城关中学、崇阳一小紧邻车站,平时值上学、放学、上下班时,交通拥挤,逢年过节,堵塞特别严重。

伴随着改革的东风,山城崇阳也悄然地发生变化,在交通运输方面尤为凸现,摩托车、农用车、大货车、客车、长途客车逐年递加。人流、物流、车流,行驰在街道特显拥挤。交通压力、安全隐患增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崇阳多次向原咸宁地区计委、交通局呈文,请求将花山大桥列入交通建设计划。1992年5月12日项目通过省计委、交通厅批准。1992年10月8日,崇阳花山大桥动工兴建。

记者采访时,曾参加大桥工程建设的交通局技术员负责人熊细明介绍当年建桥情景。

“当时机械设备落后,另因河床岩层结构复杂,施工特别困难。建设中,2号至7 号墩台挖至岩层基底,标高与设计吻合。0号、1号台挖至设计标高黄海高程下1米仍未见岩层,钻探至黄海高程39.50米以下仍无成片基岩,经设计单位实地勘察并变更设计。将2号制动墩改为组合桥台,该台南端为T梁桥,北端结构不变。去掉0号台,将1号墩向开挖变为0号台,采用砂砾石回填至黄海高程47.50米,在1、2号墩之间增设一个桥墩,第1、2号孔变为单跨20米T梁。”虽是困难,但建设者顶风冒雪,加班加点,力争大桥按期竣工。

据介绍,为确保大桥顺利完工,桥梁台墩采取建筑队分段进行。湖南平江冬塔建筑队、福建江晴华侨公司、崇阳县水电公司、大桥建筑公司、白霓建筑公司、崇阳县市政工程公司参加建设。

因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涨价,耗用资金增大,工程实际投资710万元。

家乡的发展情牵众人之心!时任交通部党组办公室主任的陈本还,多方努力,为家乡修桥争取资金。

浪口大桥助力崇阳发展的智慧之桥

浪口大桥,称五桥,位于隽水河流域陆水石龟材场上游860米处,全长346米,投资3845万元,2009年10月开工,2011年底竣工,2012年通车。

崇阳浪口大桥(徐功频摄)。

有人说,建设浪口大桥是无中生有的神来之笔,是促进崇阳大手笔、大谋划、大发展、大跨越的理想之桥、智慧之桥。

如此之说,一点不假。

崇阳受多方条件制约,经济不活。穷则思变,崇阳努力营造发展的气场,深思熟虑,长远谋划,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上世纪60年代后期,陆水水库大坝建成,水位上升,上游两岸交通从此阻断,河对岸130平方公里土地成为库区,涉及崇阳、赤壁两地5个乡镇,57个村,近5000个农村家庭2.2万人。库区的群众进城办事,要搭车到白霓,然后再转车到县城。过河探亲访友,生产作业,全靠摆渡。

其实,库区自然风景迷人,盛产楠竹、林木。加上高品质的温泉,是一块尚未开发的旅游处女地。

一水之隔,挡断了人们对富裕的脚步,建桥通路如异想天开,地处资源丰富的库区人民只能抱着金饭碗叫穷。

曾经的行路难,挡住了崇阳发展的脚步。

如何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崇阳大胆构想,大打交通牌,构建“1+6一刻钟”交通圈,即以天城为中心,15分钟到达周边路口、白霓、青山等6个乡镇;“1+5半小时”交通圈,即以天城为中心,30分钟到达肖岭、沙坪、港口、金塘、高枧5个乡镇。

交通圈内,崇阳的城乡统筹发展的蓝图呈现,城乡建设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浪口大桥应运而生。

崇阳在县城核心区域内规划“五城同造”,城东建设为旅游休闲、影视文化城,城南建设工业、物流新城,城西建设教育城、保障性住房,城北建设行政和卫生城,城中建设商贸新城。

行走在气势恢宏的人民大道上,发展大厦、政府大楼、电力大厦耸入云霄,卫生城、教育城、军警城建设一新。林立的高楼,宽阔的道路,繁华的街市,美丽的绿化带,闪亮的霓虹灯,漂亮的公园,俨然秀美大都市。

过浪口大桥,驰行在宽阔的快捷通道天城至路口公路时,白霓镇浪口村、后溪村、小港村新农村建设工地上,一排排设计新颖的小别墅映入眼帘,水泥道路四通八达,呈现一派现代新农村田园风光,崇阳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小港新村就紧邻浪口大桥。

修通浪口大桥,打破了神话,为村民放飞了梦想。

白霓镇小港村村民罗崇勇开着车子,送孩子上学,自己上班。过去,孩子想进城上学,村民进城上班也只是梦想。现在桥通了,祖祖辈辈肩挑背驮的穷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到县城10多分钟,方便极了,村里进城经商的、务工的几乎家家都有,日子过得得红红火火。

在外打工多年的白霓大塘村民小杨回乡探亲,倍感家乡巨变,浪口大桥雄跨河上,咸宁到崇阳旅游公路直达家门,全国各地的车辆蜂拥而至,前往三特隽水河温泉旅游的游客慕名而来。

白云潭大桥山村百姓心中的生命之桥

白云潭大桥,一座不平凡的大桥,在当地百姓的心中,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修建的生命之桥、致富之桥。

崇阳白云潭大桥(徐功频摄)。

河田村和茅井村位于崇阳天城镇西北部,隽水、陆水交汇处,另有黄沙港穿插交错,三面环水、一面背山的村子,俨然成了在水一方的“孤岛”,近5000村民,世代饱受围困之苦。过去,曾靠简陋木船和竹筏摆渡。

从河田村和茅井村最近的渡口出发,走水路到县城需划行40多公里;走陆地绕道白霓,需60公里。有的还从赤壁绕道,有上百公里。村民做房子的每粒砂、每块砖、每片瓦、每包水泥都得肩挑背驮。楠竹木材等只能用马、人力、摩托车往山下运输,“萝卜盘成了肉价钱”。白云潭给村民留下了太多的伤痛,有数不清多少人葬身潭底,有多少病人生命在担架上嘎然而止。

学生到河对面上学,必须坐船摆渡。每逢汛期水涨,如临大敌,轮番值守接送。两村与崇阳县城直线距离不到8公里,在高处都能看到城里的楼宇,一水相隔,咫尺天涯,望城兴叹。

村民处于贫困线下,河对面是着名的三特浪口风景区,游客熙熙攘攘。村民感叹,“一河相隔,贫富两重天”。

近几年来,崇阳不忘初心,关注民生。办实事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决定修建大桥,通过多方努力,千方百计筹措修桥资金。

在湖北省发改委、交通厅、民政厅、移民局等职能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2013年6月,白云潭大桥建设动工了,上百名村民自发赶往现场帮工。

在修建期间,现任崇阳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时任县长的杭莺多次现场检查工程质量,督促工期,看望建设者。她说,崇阳是山区、边区。崇阳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最大的瓶颈是交通,因而抓交通就是抓发展。解决山区群众行路难,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发展工程”。

“我无法忘记,在召开村民大会,告知修建大桥喜讯时,村民们惊讶与怀疑的眼光。”河田村支书郑志华感慨,这座桥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了却几代人的夙愿。

几代人的梦想,终于成了现实。

2015年6月,总投资3600万元,全长400多米,宽11.5米的白云潭大桥主体竣工, 12月全线通车,周边5个村2万多群众欣喜若狂,男女老幼无不激动,有的眼里噙着泪花,有的声音打颤:“感谢共产党”, “多亏了扶贫好政策”。

时不我待,奋发有为。崇阳趁幕阜山旅游公路建设,铜钟至山界公路建设,积极融入大交通,密织交通网。

崇阳县交通局局长周国香充满信心地说,现在“1+8”武汉城市圈起航,为崇阳构建咸岳九“小三角”交通“立交桥”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崇阳已有多个项目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及交通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崇阳将会建起更多桥梁,修通多条道路,造福于人民群众。

记者感言: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屈指数来,横跨在崇阳隽水河流域的大桥共有11座之多。崇阳大桥(南门桥)、花山大桥(二桥)、中洲大桥(三桥)、天城大桥(四桥)、浪口大桥(五桥)、白云潭大桥、杭瑞高速公路石城互通连接隽水河大桥、沙坪大桥、杭瑞高速沙坪高架桥、白马大桥、肖岭大桥。处处建起了惠民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相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勤劳的崇阳人民将大步跨上致富之路,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同样,崇阳因交通而变,变得更加便捷,通过便捷的大交通,将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崇阳,投资崇阳,兴业崇阳,建设崇阳,崇阳明天将会更美好。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