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冬至,办公室的北方同事已经开始张罗着吃饺子了。
“武汉人冬至有什么仪式感吗?”他疑惑地问我。
我拉着他走向窗边,晾衣架上一排排腊香肠、腊肉在阳光下滋着油:冬至前后,腌鱼腌肉。
冬至过后,气温变低,却有明媚阳光。食物晾晒干得快,且不易腐坏。腊味登场。
腊味,中国独有的腌制风味,因腊月制作而得名。腊味南北皆有,川湘粤浙是主流,因风味和食材各有差异。
武汉九省通衢,物流便利,每年冬至前后,这南北的参差风味,就在武汉的晾衣杆上大团圆。
腊鱼腊肉,腊鸡腊鸭,腊猪脸腊猪脸皮腊猪肝腊鸭肝,万物皆可腊。
今天就来唠唠,冬至了,武汉人到底在腊个啥?
腊鱼/腊肉/腊肠
红彤彤的腊肠,十根一组,沉甸甸,随风飘不动。小组间距控制严格,强迫症看了都治愈。
年轻人不兴腌腊货,但集贤三路「甚美王牌香肠」开始在朋友圈刷屏时,便知道要数着日子等过年了。
腊肠本来广式最出圈,但武汉有些店,有板眼把广东人的胃勾过来。武汉腊味习惯加花椒,加盐。甚美就有椒盐口,减糖,加麻,让不爱甜口的广东人狂买。
灌香肠,讲究的武汉嫂子会自带调味料,姜蒜五香粉配好才到位。
以前武汉人是说去“灌香肠”,经典在“灌”字。嫂子们都是讲究人,肉要自己选(五花肉、后腿肉、土猪肉),肠衣也要挑,调味料、发酵的酒有的都要自带。
后来节奏快了,图撩撇的年轻人,把灌变成了买。商家提供套餐,肉+肠衣+口味,丰俭由人。拿号,排队,回家,上锅。
但热心快肠的武汉嫂子多会加一句:回克晒哈子再吃,香!
挂出去的腊货,就像这家人的铭牌。这家腊肠“雪花”多,多半爱吃肥。那户光腌鱼就有五六种,多半是资深吃货,而且厨艺了得。
从冬至这天开始,腊货成为城市风景。晾衣杆上、树枝丫上、健身器材的单杠上,肠肠久久。
生在长江边,武汉人的腊货清单里,鱼是必备。市场里卖鱼的摊子,草鱼、青鲩、鲫鱼要抢。
肉质厚才能经得起风吹日晒,财鱼黄鳝太细皮嫩肉了,无人问津。
腌鱼腌肉,要把盐和花椒炒香后,厚厚覆盖在食材上,用重物压结实。于是小区楼道,花椒麻香四处乱窜,大石头和板砖纷纷离奇失踪。
如果走在路上,看到拉着拖车的武汉人神色欣喜、脚步匆忙,不用想,一定是抢到了上好的五花,挑到了喷香的花椒,赶着回家腌鱼腌肉!
腊鸡/腊鸭/腊排骨
腊鱼腊肉腊肠,入门级腊味。好吃的武汉人,巧手翻花,佐以风味,餐桌有了经典腊货CP。
腊鸭焖藕,腊肉泥蒿,腊肉菜薹,铫子藕汤里加一坨腊排骨。香。
其实早在上周,就有饭馆上新腊货菜了。
「小民大排档」腊鸡菌菇汤、腊肉藜蒿、大蒜炒腊肠已经加入菜单。蔡甸的「矮子小吃」点一碗热嚯嚯的藕汤,里面飘着薄片腊肉。
店家只是准备着,不会主动推荐你点。小民的主厨说,冬至以后吃才香。“冬至之后腌,才叫腊肉,才有腊香,才有年味。”
武汉人腌腊货的时候,心里有数:腌制一周,晾晒两周,过年正好吃上。
所以讲究的人家,还会去市场挑几只肥鸡肥鸭,还有正块排骨。腊鸡腊鸭的油脂被阳光榨出,煨汤正好。
想也知道,年夜饭的那盆藕汤里,不用放盐,几块腊排骨就能让汤头加倍鲜香。
腊猪蹄/腊猪肝/腊猪脸
走上武汉街头,阳光下挂着的腊货,除了常见的腊肠腊肉腊鱼,还有不少尖板眼。
腊猪蹄、腊猪尾,腊猪脸肉、腊猪肝,腊兔……各显神通。
各色腊味本是南方各省均有特色的传统美食,但在武汉的晾衣杆上,大团圆了!
我曾在永清街的袁家墩社区见过一根晾晒杆上挂着腊猪肝、腊猪脸、腊猪头(两个巴掌大的小猪头)和腊猪蹄。一时分不清户主是四川人还是广东人。
听他收腊货和邻居打招呼,嚯,地道武汉人。
武汉人腌腊货,只用花椒+盐腌后晾晒干,保留油脂与少量水分,确保口感不柴。
湖南、四川等地则多了果木熏烤的步骤,吃起来更扎实。广东地区,还有不少甜口的腊味。
但武汉人口味向来包容。爱这一口保留湿润的本土风味,也吃得惯来自四川、恩施的烟熏味。
「东湖丽景恩施风味餐厅」的腊蹄子汤,高峰时需要提前电话预约。烟熏香融进汤里,纯正恩施风味。
「开心麻辣烫」的涮锅里,四川运来的腊肉,人气赛过麻辣牛肉。「就这吊铞·麻城吊锅」,鱼糕和腊排骨在麻城吊锅里合鲜,每晚都水汽氤氲。
在武汉,原本是穷办法的腊味,吃出风格、吃出水平了。
武汉人的年味,从冬至开始。
汪曾祺曾写,“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武汉冬至这天的大动作,一定是句值得细细咀嚼的经典。
明日冬至,腊点什么好呢?
来源: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