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百年风霜洗礼,依然苍翠遒劲,亭亭如盖......近日,在市政协主席曾国平赴崇阳的一次调研工作中,惊喜地发现了一片野生古桂群落。这群古桂位于省级生态村白霓镇白霓村的大山深处,数量达50余棵,在整个咸宁地区都极为罕见。
树冠荫浓似伞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11月18日,记者赶到白霓村12组看到,古桂群落中最大的一棵古桂已经被挂牌保护,距今已有560余年树龄。长年累月的生长,目前该树已经衍生出了四棵树干,当地村民称之为“四代同堂”。古桂虬枝盘曲,遒劲挺拔,翘起开裂的树皮像一道道沟壑,古朴沧桑。抬头仰望,树冠像一把巨大的雨伞,“撑”起了树顶一方蔚蓝的天空。阳光从繁密的树叶中透射下来,洒下斑驳的光影,随着氤氲的晨雾晃动,宛如林间舞动的精灵。
“此树至少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该村12组76岁的村民胡义矦告诉记者,整个村子大概有古桂树50余棵,这棵古桂是其中最大的一棵,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这棵树就已经非常粗壮繁盛了。
随后,记者在他的带领下来到古桂树群中数量最多的10组,漫步在山间小路上,不时可见参天葱郁的古桂树,或抱崖而立,或依石而生,或傲然屹立,株株形态迥异,棵棵冠大荫浓,风姿傲人。树与树之间的枝叉在空中相互交错,时有鸟鸣从枝间传来,成为这个省级生态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经过现场初步检测,这片古桂群落树龄大概在200多年到600年之间,这么聚集成片且保护良好的古桂树群,在整个咸宁地区极为少见。”随行的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熊红利见到这批“百岁老人”时大为震惊,他表示这些古桂树都是宝贵的桂花种质资源,将对全市桂花科研的开展、桂花文化的发掘、桂花产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古桂仍然开花
至今没有偷挖盗伐
在村湾长大的村支部书记刘岱任告诉记者,这些古桂繁衍生长至今,枝繁叶茂,年年开花,村里也一直保留有每年打桂花的风俗。
刘岱任介绍,这些古桂树过去由全村人一起看护,后来划归村民小组集体共有。每年盛花期,打下的桂花获得的收入归属集体。“比如那棵560余年树龄的古桂树,现在每年盛花期还能打下1000多斤桂花。市场行情最高时曾有人出价10多万元来买,但没一个人心动。”
古桂从何时开始兴栽?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偷挖盗伐?记者从白霓村10组84岁老人童兴良嘴里得到了答案。“我的太爷爷告诉我,以前我们村子里出了一文一武两个状元,当时皇帝御赐了5棵桂花树,移栽回来后,就慢慢繁衍生长。旧社会的时候,生活困难,依靠这些桂树打下出售的桂花曾让村民们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我们对这片古桂树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岁月更替,古桂树陪伴着一代代村民的成长,融入了白霓村的历史,也成为白霓村人文情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童兴良老人说,村民对待古桂树就像对待亲人,将看护古桂的职责纳入了村规民约,家家户户自觉遵守。
“这片古桂树群距离商代铜鼓发掘地直线距离仅400多米。”白霓镇党委书记谭其军告诉记者,目前,市县两级林业专家正在对古桂群落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挂牌保护。下一步,白霓镇将本着“保护与传承并重,开发与利用并举”原则,走生态旅游开发之路,将古桂群落打造成一个原生态乡村旅游名片,让好山好水好景释放出经济红利,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全媒体记者:陶然
编辑:付波 熊哲
编审:熊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