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过载”是懒惰更是浪费

手机银行APP到底有多泛滥?据媒体观察,虽然去年以来,多家银行主动进行了缩减整合,但眼下手机银行APP与公众号以及小程序间功能重复、业务重叠、浪费资源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有些头部银行甚至有多个APP。

犹记手机银行APP初现时,“指尖上的便捷”确实为用户带来了良好体验。随着各家银行“村村点火、户户冒烟”,APP迅速成为业界标配。而随着竞争日渐激烈,为了留住客户、增加流量,各大银行又纷纷在公众号、小程序上新增了服务通道,还不停试水“本业”之外的其他网络服务,比如早已成为“红海”的电商购物、位置服务等。形式越来越多,核心功能并未显著优化,“鸡肋”功能反倒多了不少。银行投入大量资源精力,用户体验难言提升,颇有些“南辕北辙”的意味。

手机银行APP亟待精简、整合、优化。而翻翻手机不难发现,高度同质、浪费严重的显然不只银行类网络服务。看似琳琅满目的各种应用软件中,功能重叠、面孔相似者如麻。即便是同一主体提供的同一功能,比如购物平台、信息资讯、交通出行等,往往是APP、公众号、小程序齐上阵,用户一个操作会收获一串提醒,不堪其扰。至于各大竞争主体间提供的服务,则又大同小异、神似形差,有业内人士感慨,“APP创新仅能生存24小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基于代码的互联网平台,本身具有高度的可复制性。而更为根本的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本身缺乏创新,又或多或少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里:同行有,我就必须有;既然在品质服务上难有确切标准,那便在各类形式上大费周章,徒劳加载那些成熟而过剩的功能选项。

毋庸讳言,某种模式的成功或者一个应用的火热,往往会在行业范围内引发“复制潮”,跟风现象难以避免。但也要看到,在种种潮起潮落中,跟风者大多难以超越原创者。纵观移动互联网行业,基本上都是工具型产品的天下,而迅速打开局面、占据市场份额的,往往是率先满足用户“强需求”者。显然,APP也好,公众号、小程序也罢,各类形式、各种功能全都占上并不意味着服务就好、俘获用户就多;真正关键的因素在于,谁能精准匹配用户最看重的需求,并且持续探索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在“边缘功能”上画蛇添足、白费资源,倒不如增强实用性,做好核心功能征服用户。

网络服务不在花里胡哨,皆是“好用则灵”。尤其在手机APP高度“过载”的时代,删繁就简、直击核心,这样的突围思路肯定比狂做“加”法来得好。


来源:北京日报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