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宁波、武汉是这样做的!


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

于10月14日-16日

在吉林长春举行

“创业引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活动

旨在搭建城市间创业资源和

信息交流合作平台

推动区域创业就业环境不断优化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高端智力云集

精彩洞见纷呈

今天一起看看

宁波、武汉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宁波

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创新

培育建设共同富裕生力军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因港而兴,因开放而求新,先后获批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别是近年来,宁波牢牢聚焦大学生创业创新工作,倾尽全力优化政策、建强平台、深耕服务,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生力军。2016年以来,宁波年均新增市场主体10万家以上,其中大学生创业实体超1.5万家,大学生创业比例持续高于全国平均。

一、政策扶持力度大

健全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是改革松绑推一把。全面升级“双创”政策,通过发展环境、发展动力、支撑能力、带动能力、金融服务、平台服务6大升级,26项务实举措,促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取消户籍限制,将所有在甬创业人员纳入场租补贴、带动就业补贴等政策帮扶范围,减轻初创企业压力。

二是项目支持帮一把。大力推动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落地,设立专项资金,对在宁波落户且具备一定创新性的初创项目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已吸引近4000个创业创新项目落地,超1400个项目获得近2.5亿元的奖励。

三是金融支持助一把。设立“种子资金”,对创业贷款实行最高30万元以下免担保,贴息贷款额提高至每年300万元,累计为2.8万余名创业者发放贷款59亿元。创新人才特色险种,推出全国首个政府出资购买的“创客保”,为创业创新人员提供创业项目失败补偿和基本生活保障。

二、平台载体作用强

宁波将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作为服务大学生创业创新的重要举措,建立起多元化、特色化的平台发展机制。

一是“创业园”集聚一批。整合政府、企业、高校、专业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建成大学生创业园3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9家,累计入驻创业实体2267家,带动就业人数20余万人,2020年实现产值26.1亿元。

二是“创新中心”引进一批。打造“浙江创新中心”,引进核心技术和高端创业团队,不断集聚“创新高地”优势。目前,创新中心引进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28人,海归、博士、硕士等200余人,落地高端人才项目31个,扶持高端人才团队项目1167个,人才创办企业近三年营收、利税年均增长均超30%。

三是“众创空间”孵化一批。围绕“孵化、加速、出园”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特色小镇等各类创业空间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众创空间114家,其中国家级23家,累计帮扶创业团队366个、初创企业930余家。着眼大学生科技创新重点,加快打造重大科创孵化平台,全市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44家,其中国家级12家,累计孵化企业近2000家。

四是“实训中心”提升一批。整合高校、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专业培训机构的资源建设创业实训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实操练兵场。通过出版创业实训教材、编制创业培训项目标准、开发创业评估测试平台、培育创业导师队伍,全市14家创业实训基地,源源不断地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强力支撑。

三、服务环境营造好

坚持数字赋能、以人为本,全方位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生态链。

一是公共管理智能化。上线“宁波城市大脑”,归集数据超110亿条,基本实现全市公共数据的规范管理、共享开放和创新应用,实现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企业注销“一网通办”,大学生创业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

二是政策申领便捷化。创新推出“甬易办”平台,免去创业者自主申报,精准锁定政策范围金额,实现全市惠企惠民政策即时兑现。平台运行以来上线的921项政策,惠及50.6万户企业(个人),兑付金额超122亿元。其中,直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惠及大学生近1200人。

三是服务模式品牌化。打造“日有创业咖啡、周有创业沙龙、月有创业集市、年有创业大赛”的“四有”创业服务品牌,形成“找市场、找资金、找项目、送政策、送人才、送服务”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创业活动近300期,服务创业者超6.7万人。“中国宁波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先后在全国17个大中城市举办42场分赛,吸引3000多个优秀项目参加,260个项目落地宁波。同时,宁波还在全国率先组建“城市创业联盟”,连续13年评选创业新秀,进一步提振了大学生创业创新的信心。

武汉

“就”在武汉 “创”赢未来

全力推进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

武汉是一座创新涌动的活力之城,拥有92所高校、75名院士,国家级重点人才655人,集聚9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校大学生130万。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251.5亿元,同比增长28.6%,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十强。

一是着力降低留汉成本。降低生活成本,帮助留汉大学生乐业先安居,提供租金“八折”大学生租赁房,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大学生加大房租减免力度,去年全市大学生安居保障补贴近1亿元。启动青年人才驿站建设,面向外地来汉求职创业或实习实训的大学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以及就业咨询、创业指导等支持。降低求职成本,对30多万在汉高校应届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就业补贴、实习实训补贴5亿多元。降低发展成本,设立市级青年人才计划专项,实施“博士资助”计划,创新“潜力优先”评价机制,贯通市区联动、接续培养路径,给予成长成才支持,帮助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着力拓展就业渠道。结合武汉实际,打造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六个一批”通道。突出政策性岗位示范引领作用,在去年形势非常困难之际,推出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等5100多个岗位的招录计划,招聘1483名大学生担任社区工作者,市属国有企业不低于60%新增就业岗位用于招聘应届大学生。全市组建200多个工作小分队,“点对点”服务知名企业在武汉多招聘大学生,尽一切可能挖掘岗位供给潜力。打造“就在武汉”品牌,组织举办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对接大会和“国聘行动·樱花季”启动仪式,持续高频度举办在汉高校专场、大学之城就业节等现场招聘活动,协调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专业化阵地优势,搭建公益性空中招聘平台,促进岗位供需精准对接。2020年全年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50多场,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专场。

三是着力厚植创业土壤。营造“热带雨林式”创业生态。设立市级大学生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和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各1000万元。近年来,资助省、市大学生创业项目1800多个,资助资金3200万元,发放担保贷款1.96亿元,扶持创业大学生2.97万人。建成双创载体456家,现有在孵企业1.45万家、创业团队3000多个,提供免费工位5000多个,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可以“零租金”拎包入驻。优化武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按“总决赛+赛区赛”模式,对获奖项目给予不少于15万元资金支持,推动优质项目在汉落地转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与武汉地区50所高校、创业服务机构合作组建大学生创业学院,每年为有志创业和正在创业大学生提供超过2万人次培训机会。

四是着力优化留汉服务深入贯彻落实组织部门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要求,梳理集成人社、发改、科技、经信等部门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举措,制定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发布大学生留汉服务事项指南。在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留汉专区,实行大学生就业创业事项“窗口一次办、网上全程办、校园现场办、企业上门办”。推广海燕直通车服务,进一步精简留汉大学生落户申报材料,实施“零门槛”落户、“先落户再就业”、全家随迁落户服务。推动创建武汉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联盟,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部属高校设立“学子留汉”工作站,前移大学生留汉服务端口。

五是着力营造暖心环境。紧扣“大学生最友好城市”“留汉不留憾”主题,紧抓开学季、招聘季、毕业季和婚恋季“一年四季”,通过暖心活动和生活环境让更多大学生爱上武汉、安家武汉、立业武汉。为大学新生赠送“城市礼包”,发放“武汉大学生市民卡”。以“就在武汉”和“汉漾青年”为主题,通过多种载体形式,发布一系列有说服力、有影响力、有感染力的大学生留汉宣传活动。发挥工青妇的群团联系纽带作用,开展“相约武汉”留汉大学生线上线下联谊活动,不断扩大留汉大学生朋友圈。在大学生工作、生活密集区域打造青年社区,推进“武汉大学生之家”社群服务。举办大学生留汉“集体婚礼”“遇知音”等活动,一批新人携手体验“城市爱情”。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