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了,他们的名字依旧闪耀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

110年前

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汉打响

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全国24个省区有14个先后独立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在辛亥革命的漫漫征途中

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众多英杰前仆后继

既有热血正气的中华儿郎

也有铁骨铮铮的巾帼英雄

身先士卒,血战清军

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黄兴身先士卒,亲率敢死队百余人,猛攻清廷两广总督府,最终因敌众我寡,起义失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黄兴于10月28日抵达武昌,11月3日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在黄兴指挥下,起义军在汉口、汉阳与清军血战,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为各省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赢得了时间。

党和人民的“老牛”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9年,董必武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1920年秋参与创建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董必武总是把自己视为人民公仆,以党和人民的“老牛”自勉。

为中国革命奔走呼号

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吴玉章奉命购运武器。保路运动爆发后,他奉命回四川开展革命工作,与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等发动武装起义,在武昌起义前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地方革命政权——荣县军政府。

荣县独立15天后,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席卷全国,引起中国社会的本质变革。武昌起义后,他参加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工作。吴玉章曾回忆这段历史说:“我奔走革命最荣幸快乐之事,无过于此。”

武昌起义“熊一枪”

据史料记载,武昌起义“熊一枪”之说最初是缘自孙中山。武昌首义3年后,熊秉坤出访日本东京时,孙中山向人介绍说:“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也称“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

武昌起义当天,湖北新军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起义军攻占凤凰山,并控制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24个省份有14个先后独立,最后导致清政府覆亡。

“滦州兵谏”响应武昌首义

1911年6月,蓝天蔚与驻保定、石家庄的第六镇镇统吴禄贞和驻山海关的第二十镇镇统张绍曾于河北滦州准备进行秋操演习。三人与武汉革命党人密约,待北方秋操后,南北两方同时举事。然而武汉革命党人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暴露,在10月10日提前发动起义。

为响应武昌首义,10月27日,手握重兵的蓝天蔚等人一面向清廷发出“电奏兵谏”,以阻挠清廷镇压湖北义军,一面在河北及关外密谋起事。这就是有名的“滦州兵谏”。

率部参加阳夏保卫战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这时,黄申芗在江西、安徽等地联络会党,宣传反清革命,被湖北军政府大都督黎元洪任命为革命军第十四标标统、协统。11月22日至27日,在战时总司令黄兴的指挥下,黄申芗率部参加著名的阳夏保卫战。

聪慧勇敢的辛亥女杰

徐宗汉先后两次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凭着过人的沉着冷静与聪慧勇敢,她在起义中担任重要的联络工作职务。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她冒死护送身负重伤的总指挥黄兴前往香港。

不久之后,武昌起义爆发,徐宗汉随黄兴紧急返回武昌,然而路途关卡查验严苛,稍有疏忽便会被清军抓捕。为了不暴露身份,徐宗汉求助好友张竹君,通过假扮张竹君的医疗队人员,成功躲过搜查,顺利抵达武昌。随后,徐宗汉与张竹君即刻在汉阳开设临时医院,冒着炮火救护伤残士兵。后来,她追随孙中山,参与筹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彭刘杨三烈士”之一

在武汉,从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往北,有一条从平湖门至阅马场的东西行马路,叫做彭刘杨路。这条路是纪念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当天牺牲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烈士,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彭刘杨三烈士”。

彭楚藩受到同盟会革命宣传的影响,先后参加文学社与共进会,任宪兵营革命代表。秘密介绍同志加入革命组织,深受敬重。

临危不惊,挺身而出

刘复基虽体弱多病,却有着惊人的毅力和超人的胆识。当共进会与文学社酝酿联合时,刘复基在其间做了大量说服工作,为组织武昌起义做出了重要贡献。1911年9月,共进会、文学社举行联合会议,刘复基被推为军事筹备员,负责主持起义中军事方面具体工作的布置和拟订起义的行动计划,被同志们称为“小诸葛”。

宝善里失事后,形势严峻,刘复基提出了当晚起义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并拟了简短的起义命令。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刘复基劝说了部分同志离去。不久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大家知道是清军警找到了此处。在万分危急之际,刘复基临危不惊,挺身而出,力掷炸弹,不料炸弹未爆,清军警一拥而上,逮捕了刘复基。

激励了革命党人的斗志

杨洪胜生于贫苦农民之家,从小饱经磨难,深知社会底层大众生活的不幸,革命思想就像灯塔般为他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由于杨洪胜忠诚肯干,很快便得到了革命党人的信赖。不久杨洪胜就参加了反清组织——振武学社。后来因机关暴露遭到破坏,革命党以研究文学为名,改名成立了“文学社”,杨洪胜便加入了“文学社”,后分管总务。

武昌起义前夕,革命党人商定组织起义的临时总司令部,大家推举杨洪胜为交通员,担负到各兵营秘密运送炸弹、枪支等军火武器的任务。

1911年10月10日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英勇就义,激励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革命斗志。当天,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高呼“楚有三烈,覆清必楚”“三烈在前,我们继后”等口号,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吹响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号角。


来源:长江日报







  • 0Kb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