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化、全景式……崇阳:“三颗子”拨活一盘乡村振兴“棋”

花旅游、竹产业、药养生,现代农业渐成规模,全县建成农业示范基地2245个,总面积达60万亩;

签约落户正大集团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国家重点产茶县、全国最大小麻花生产基地;

乡村振兴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厕所革命”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先后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称号,3个村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初步成形。

机制创新,产城融合,全域普惠,崇阳版的乡村振兴,走上内涵化、全景式、普惠性的新路子。

机制创新,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脱贫攻坚之后,如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崇阳县给出的答案是:有效衔接,无缝对接。

县委书记郑俊华多次强调,崇阳的乡村振兴拥有丰富的资源,而最大的资源就是在体制上敢为人先,敢于探索,体制创新要成为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2019年4月26日,崇阳县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中共崇阳县委、崇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讨论了《乡村人才和组织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等。

由此,崇阳县的乡村振兴大戏启幕。崇阳也成为全省不多的提前按下乡村振兴“启动键”的县市。

此后,该县迅速成立了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组成的“五人小组”,下设一办十组,从项目、资金、设计、规划、督办等,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龙”实施和管理。

每周会商,每月汇总,一道道指令从这里发出,一项项政策从这里起航。

领导示范聚力。全县36名县级领导、44名部门负责人到全县各示范村定点驻村指导,12个文化协会根据自身特长和优势,自主选择到大市、茅井等8个村定点开展指导,打造有文化、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定期督查聚焦。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在全县通报,清单式交办,点对点督促整改,并将平时督查情况纳入乡镇乡村振兴年度实绩考核。

多元投入聚财。引进能人、企业,建设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景区,创办农家乐、民宿。白霓镇引进能人投资,县政府在建设用地规划和资金奖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已建成小自然野奢度假村;石城镇西庄村引进老板投资,建设牡丹仙子度假村,已初具雏形。

乡贤文化聚智。鼓励各地选举成立乡贤理事会,发挥乡贤智慧和带动作用,实现村民自己的事商量着办,有效凝聚民心民智,极大突出了乡村振兴中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产城融合,乡村振兴的“击鼓传花”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要支撑。

“今年,全县扶贫专项资金的50%用于扶贫产业发展,围绕‘两竹两茶一药’等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一批大型产业扶贫带示范基地,实现村级‘造血’防贫。”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强海介绍。

9月22日,在铜钟乡清水村聚草康“七彩药谷”中药材种植基地上,来自恩施的基地老板薛云奎正忙着指导农户给药材基地的射干进行除草。

聚草康“七彩药谷”中药材种植基地总面积达6000亩,采取“市场主体+集体经济+农户”的种植模式,计划种植虎杖、藏红花、决明子各1000亩,黄精、射干、菊花、芍药、牡丹各500亩,金银花200亩,其他花卉药材300亩,中药材育苗基地300亩,该项目将于2024年完工。

“通过三年规划和打造,力争将聚草康七彩药谷打造成集旅游观光、研学实践、成品产销、生态养生为一体的农旅综合开发项目,年产中药材成品达到2000吨以上。”薛云奎说。

“花旅游”“竹经济”“药养生”,如击鼓传花之势,一项项产业如雨后春笋,破土冒尖。

在桂花泉镇,雷竹以每年3000余亩的速度增长,崇赵线一条长达20公里的“雷竹画廊”基本形成。该镇已成为全县雷竹核心产区,建成雷竹面积1.5万亩,一个以雷竹小镇为核心,集生态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初具雏形。

高枧曾经是崇阳县最穷最偏远的乡镇,随着幕阜山旅游公路的修通,村民到县城从两个半小时缩短至40分钟, 乡里的炸豆腐、油茶、药材等产业逐步发展起来,昔日贫困村,村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一度跃升至全市第二。

青山镇以乡村产业建设为重点,连片推进茶香小镇茶叶产业带建设,新建茶园400多亩;

石城镇新建黄精、白芨等中药材基地5000亩;

天城镇桃红村建成竹林黄精基地近2000亩,洪下村建成万只林下养鸡基地。

“产城一体,农旅融合,三产并举,崇阳乡村振兴,有着广阔的平台和诱人的前景。”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程系鹏说。

全域普惠,乡村振兴的“大集意义”

众所周知,崇阳有个“大集公园”,清晨傍晚,歌舞飞扬,其乐陶陶。

大集,集大成者也。全域普惠,共建共享,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从最难的地方着手,从群众最盼的地方发力,这是乡村振兴绕不过的硬核。

崇阳乡村振兴之路,是从公路上起步腾飞的。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公路,通到乡镇村组户,连接着星罗棋布的产业基地园区。

农业示范基地建到哪,公路就修到哪;旅游景点开发到哪,路就美化到哪……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崇阳县交通部门着力完善交通网络,全县农村通车公路里程达3100多公里,先后获评全省、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不仅仅是公路,乡村振兴,崇阳正在下着一盘全域推进的“大棋”。

为挖掘文化金矿,早在2019年,崇阳组织全县的文人墨客,对每个村的村情概述、人文历史、故事传说、地理风貌、文艺作品、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每村编制一本文化宣传册,吸引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游客都来投资兴业、旅游观光,助力乡村振兴。

石城镇已建起了200亩的西庄牡丹园、打造了一座牡丹文化历史馆,另建有牡丹亭、牡丹仙子雕塑、具有牡丹元素的观光步道等景观点,配套完善了相关的基础设施,初步建成餐饮住宿中心、垂钓中心和1200亩的农业综合种植观光基地。

同时,以“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杆线序化、墙面美化、卫生洁化、环境绿化”为目标,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爱国卫生运动、人居环境整治“三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李强海介绍,目前,100平方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区正在规划之中,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在启动,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初具雏形,30平方公里的文旅休闲产业带正在洽谈落户项目。

一描一摹,绿色远景绚丽多彩,彩色画卷徐徐展开。乡村振兴,崇阳又在走一步大棋。


来源:咸宁日报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