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桂花泉镇桂花村的雷竹小镇,满山生长着茂盛的雷竹。(汪淑琴 摄)
5月7日,崇阳县桂花泉镇雷竹小镇一片新绿。竹林中一栋民房前,一位瘦高的老人正在教大家做油焖笋:“除了火候,就是时间,至少焖4小时以上!”
这位老人叫叶琼,今年66岁。2000年,她从浙江临安高虹镇崇阳村不远千里来到崇阳县,从丈夫手中接下接力棒。她承诺:“从小崇阳到大崇阳,崇阳县的雷竹产业不发展起来,我不回浙江。”
她来了,她的儿子蒋国庆也来了。21年间,母子俩带动崇阳种植雷竹近6万亩,产值超过2亿元。
当年她是临安雷竹女状元,现在,当地人尊称她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雷竹之母。”
接过丈夫手中的接力棒
1998年,崇阳县从浙江临安市高虹镇崇阳村引进全国劳模、雷竹种植大户蒋长富。
一切从零开始,蒋长富带来种竹,在天城镇鹿门铺村金竹爆带着村民开荒栽竹。作为技术顾问,他自己带头承包了140亩地。两年后,雷竹渐成规模,他被选为老家的村主任,去留难舍之时,妻子叶琼站出来说:“还有我!”
2000年春节后,叶琼只身来到崇阳。她放弃县政府在城里安排的宿舍,穿着一双球鞋,带着一把柴刀,扛着一把锄头,牵着一条狗,一头扎进丈夫开垦的山头,继续拓荒种竹。
叶琼说,崇阳是最适合雷竹生长的地方,但当时村民将地荒着外出打工,“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开垦、整地、栽竹、施肥、治病防虫,她不仅为当地村民无偿培训,还亲自示范,比当地人干得还带劲。
3年后,竹林发新笋,叶琼担心竹笋被盗,搭棚守笋。让她欣慰的是,并没有村民盗笋。反而,每年春节,村民不是邀请她吃年饭,就是送年货。
春节正是冬笋旺季,她在崇阳挖笋过年,至今21年,没有回家过一个春节,县政府每年派人陪她过节。“除了友好的村民,县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挺过艰难时刻。”
看到村里小学没有课桌,她将卖第一批竹笋的钱买了160套桌椅赠给学校。村民被她感动,一心一意跟着她种雷竹。
儿子助力建起雷竹小镇
雷竹笋一般卖到长三角,如何开发武汉大市场?
武汉白沙洲大市场安达商行经理李海雨记得,当时大家还不知道雷竹笋是何物。寒冬腊月,叶琼带了一车鲜笋放在店里销售,无人问津。她就在店前架锅现场烧雷竹笋,免费给来往商贩品尝。
叶琼说,当年杭州每斤10元,武汉打对折都卖不出去。她就这样现炒现卖,三年后,白沙洲大市场的销路打开,每年销量超过10万斤。
“勤快、大方、不坑人、有一说一!”李海雨评价说,大家都愿意跟叶琼做生意。经过多年培育,雷竹笋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让叶琼想不到的是,2006年,在丈夫评为全国劳模、她被评为全国双学双创能手时,儿子蒋国庆突然带着一帮老乡来到崇阳,说跟着她种竹。母子团聚,她非常开心。
“民工工资多少?”“旺季每天能产多少鲜笋?”“销往哪里?”……蒋国庆来的当晚,问了她一连串问题。当问到价格滑落笋怎么处理时,叶琼说降价卖出去。蒋国庆对母亲说,这还是“小农经济”。他提出崇阳雷竹产业十年规划,带农民脱贫致富,她暗自为儿子清晰的思路叫好。
崇阳县政府采纳了蒋国庆的建议:种育并举,扩大再生产;点面并举,科学发展;产销并举,面向海内外;售制并举,综合利用。
母子齐心协力,雷竹在崇阳渐渐成林。通过高投入高产出,每到春节,新鲜雷竹笋的价格高过肉价。
2008年,蒋国庆成立崇阳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2010年后,崇阳致力打造“华中雷竹大县”。2016年,崇阳雷竹笋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蒋国庆当选为咸宁市人大代表。2019年,雷竹小镇横空出世。
乡村振兴路上带路人
今天,沿着赵崇线,雷竹绿满大小山头。
“没人带路,哪有出路!”桂花村村民代彩云和老伴坐在小洋楼前,开心地剥着水竹笋。她说,10多年前,叶琼劝她家种竹,她半信半疑。为鼓励她,叶琼帮忙挖好地,手把手教栽竹,下好肥料,包种包销。两年后她看到了收益,将雷竹林扩种到15亩,不仅修了小洋楼,孩子还在城里买了房。
现在村民早已脱贫致富,而叶琼仍住在简陋的房间里。不过室内收拾得一尘不染,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一根钢丝套上塑料袋便是衣柜。
她不是没有钱,而是省下每一分钱,惦记着那些贫苦的人们。村里抗旱,她赠送10台抽水泵,为村里贫困老人送上电视机、洗衣机,为贫困大学生交学费,为家乡70岁以上的老人送电暖桌等。
“我已经老了,总有一天会回去的。”她说,雷竹小镇已有4000多亩雷竹了,整个崇阳近6万亩,雷竹产业还需要再加把力。她现在开出年薪6万元在各个乡镇招收徒弟,“要把雷竹产业交到崇阳人自己的手中。”
她的儿子蒋国庆在崇阳成了家,在咸宁市人大常委会的帮助下,蒋国庆与武汉高校合作,在雷竹小镇旁建了容量达500吨的冷库,攻关保鲜技术。同时引进了专业食品公司,准备将鲜笋加工成快消品。“届时,雷竹产值将翻番!”
来源:云上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