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专
01
月山莲花地那棵12人才能合抱的大朴树,已经开始掉叶子了。大市河的水越来越浅,流得也越来越慢。了无生机的冬天款步走来,大市村村民的心里却有一种莫名兴奋在涌动,他们要选举一个小丫头当村支书。
这个小丫头叫程桔,只有24岁。
让一个大学毕业刚一年,只有24岁的丫头片子当村支书,选举人不是不靠谱,就是很浪漫。
考证此地民风,当然是浪漫。关键这不是十几个党员的浪漫,应该说是整个大市村人的浪漫。程桔2013年大学毕业,在广州工作了一年。这时,父母在县城办了个小建筑公司,急需她回来帮忙。回来不久,村“两委”正准备换届。
最浪漫的人还是村支部代理书记庞自力,他想到了大学毕业时把党组织关系转回村支部的程桔,于是最先到程桔家做她父母的工作,让她出来竞选村支书和村主任。我为什么说大市整个村的人都浪漫呢,程桔父母居然异口同声地答应了。当时,桔爸程楚刚一口就答应了,桔妈汪奇珍虽然有一点担心,但还是答应了。程桔自己,也几乎是没有多少犹豫就答应了。
当干部最需要热心肠,程桔显然是个热心人。她读大一时就是学校“心情热线”的接线员。这是一档大学生心理咨询节目,她当接线员当了两年。大三时,“心情热线”的部长出国留学,程桔就接任了部长。程桔当年的辅导员尚军说:作为宿舍里每天起得最早的一个人,程桔在学业上的努力换来每年的奖学金以及“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她还带动全寝室,一起晨练,一起早读。程桔所读专业是艺术设计,有很强的实践性,常常会有一些大作业任务,收集材料、意见汇总、作品成型等等,这么繁琐的事情需要一个组长来承担。程桔总是主动担任这个吃力不讨好的组长“职务”。
在人们的多数印象中,村支书前面往往要冠一个老字,常常叫做“老支书”。 德高望重对于农村干部太重要了。
走到候选人提名人选这一步,就已经走了很多回合,也就是汇集了很多的民意。当时,大市村共有22名党员,那天参加选举会议是18名党员。在支委选举时,程桔得了14票,支书选举时则得了满票。这一天是2014年11月15日,当时大家不知道这个日子有什么特别,后来逐渐地认为这是个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尔后的村委会主任选举,村民像过节一样,纷纷来投票。有的人认为桔爸的人缘好,有的人认为桔妈很贤惠,有的人认为桔子人乖嘴甜,还有的人认为桔子有“官像”,最后,大家一鼓脑儿把票都投给了程桔。程桔就这样高票当选了。
2014年11月23日,也就是程桔当选村支书的第8天,《湖北日报》发表通讯《崇阳有位90后女大学生村支书》。11月25日,张渤宁根据这篇通讯写的时评文章《跳出农门又飞回 青年价值观在回归》就发表在四川文明网,同日,该文被中国文明网转发。张渤宁在文章中写道“让人重新认识了久被浊化和边缘化的‘青年、理想、责任’等字眼,感动之余内心为之一振。”“程桔‘飞出又飞回’,是青年价值观念在一片低迷混乱思潮中的端正和提振。”“和平发展时代,奉献个体热忱与才华,建设社会和家园,是最大和最实际的爱国,也当是青年价值观念的趋向和本义。”
惯于创造奇迹的大市人,其实那时就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他们选出了一个全咸宁市最年轻的村支部书记。因为有这个“最年轻”做底子,3年后,程桔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崇阳县首个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全国最年轻的人大代表之一。这届全部的2700多名人大代表中,90后人大代表只有13人。他们分别是创业者、运动员、护理员、农民工、武警英模、女炮长等。程桔作为女村支书中的90后,是唯一的,于是,“全国人大代表中最年轻的女村支书”就成了她的标签。
当然,人大代表不是光靠年轻就可以当的。
新华社在一篇报道里称,程桔是“会做PPT的村支书”。程桔在广州的阿里巴巴国际站工作时,最擅长的是写PPT,做项目方案。她按照“国际项目方案”的思路,详细整理大市村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大市村设定“基础设施——产业——旅游”三步走的整体规划。她就拿着这些PPT经常往县里和市里跑,争取项目资金。头两年,她交出的答卷是争取200万元资金,硬化村中道路3.8公里,改造106国道进村主干道1.7公里,加固河堤1.2公里。筹措资金300多万元修建安全饮水工程和实施农田整改项目;新建60千瓦光伏发电基地,新建150亩绿色产业基地;请走有污染的牛蛙养殖项目,引进125亩淡水龙虾养殖项目。这个答卷使大市村这个重点贫困村成功出列,成为全县第一批出列的村之一。
整村出列脱贫,这是首战告捷。程桔接着就开始兑现就职演讲时的另一个承诺,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从前期踏勘、征求意见、寻找村庄的历史人文和未来定位,到确定总体设计风格、做手绘图等,因为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在程桔看来,这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手绘图纸前前后后修改了几十稿,后来还请来师兄帮忙规划设计。拿着一大摞图纸,程桔仍然不满意。听说村里的老画师王励学是有名的古建筑设计画师,程桔上门拜访。80岁的王励学被程桔这团火烤热,积极参与。程桔在求教老画师的过程中,脑洞大开:四合院、马头墙、窗花格的徽派风格,同时兼具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展示功能……梦想中的党群服务中心在一笔一划的描摹中一点点呈现。2017年10月,投资250万元的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医疗室、图书室、消防站、文化广场,一应俱全。
当然,这一份答卷凝聚着程桔的汗水,甚至泪水,在那些革命性的工作推进中,她挨过骂,甚至挨过打。她的付出太多了,一位记者采访时发现,半天的采访时间里,她一共接了24个电话。
这一份答卷也凝聚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说支持,这是必须的。中国共产党不管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经济建设时期,有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就是典型引路。从程桔当选为村支书的那一刻起,她就是“典型”了,各级组织和领导注定会珍惜、重视、支持、培养这个典型。只要这个典型本身过硬,这个典型就没有不成长的理由。
当初选她当支书时,面对有些人的疑虑,县委书记杨良锋就果断地加以支持:“不必担心,我24岁已经当了小乡的副书记,34岁就当县长了。”曾是全国最年轻的市委书记丁小强,多次到大市调研指导工作。县委书记和市委书记的导向作用,给程桔营造了很好的干事创业的氛围。
这一份答卷也凝聚着很多人的传帮带。最初到县里到市里跑项目,都是老支书带着她去。老支书还带着她夜进深山,为一位老大娘寻找跑失的山羊。
当然,也有自己的无师自通,刚当村支书,为了和村民打成一片,她挨家挨户发放便民服务卡,还和大婶大妈们一起跳广场舞,为的是迅速熟悉村情和楔入工作。也有基因遗传或叫家风传承吧,桔爸一直就是个热心公益的人,虽然没当过村干部,但经常为村里出谋划策、捐钱捐物、出工出力,被人称为“名誉村主任”。桔爸是让自己的理想在女儿身上实现了。
02
大市河从深山里流出,岸青水碧。流到大市村来,与斯地斯民相依相偎相亲相爱。40年前,白霓公社新堰大队四生产队几个社员从大市河里捞出了一个惊天故事。
那是鄂南年年如期而至的梅雨季节,连续下了几天大雨,山洪爆发,大市河水暴涨。具体时间是1977年6月14日上午,天刚放晴,生产队安排程正华、程昌敏、程国章、庞国维到汪家咀犁田。劳作了两个小时后,大家解犁放牛到河边吃草,准备到附近的大队农科所歇肩。行近大市电站河湾处,走在最前面的程正华发现了异样,被洪水冲过的岸壁上有一小团碧绿的东西露出土面。程正华以为是个树篼,大家走近,一起蹲下来细看,觉得不像,便推测:是不是汪家咀祖堂屋被毁时,发财人家埋下的宝贝?
大家急切地用手指去抠土,板结的土根本抠不动,就是被雨水浸泡了这么多天也抠不动。便想到农科所借锄头来挖,没走多远就碰到正在电站旁挖地的程伯海,于是,向他借锄头。程伯海拿着锄头赶到河边来。在这个东西的旁边,有一棵木梓树被洪水冲倒了,树干伸到水面上。水深流急,开挖有一定的危险性,大家就让水性好的程昌敏,站在倒伏的木梓树干上挖土。在心的狂跳中,在不停的惊叹声中,挖出了一个谁也叫不出名字的怪东西。它是一个完整的金属鼓,还长着一对“羊角”。
这东西一个人抱不起,也背不动,他们用找来的抬杠和绳子,把它抬回家。大市河的木桥被洪水冲跨了,他们绕道大市渡槽,多走七八里路,轮流着抬到大市下湾,放在程敏昌家的偏屋里。
寂静的山村出了个爆炸新闻,全大队几百人纷纷赶来看稀奇。有人猜这面鼓是金子做的,也有人说这面鼓是铜做的。有人找来一杆秤,称出这面鼓有85斤重。
程正华的父亲程文生是个退伍军人,当时担任大队支书。他觉得这事不一般,必须向上级报告。于是,他一路小跑赶往公社,公社当即向县里报告了。这天下午,正来新堰大队修理农机的县轻工局机修员吴继武,看到这东西应该是文物,嘱咐大家不要乱敲乱打。
这天夜里,程昌敏的父亲突然生病,老人迷信,以为是这个怪东西招惹的灾祸,坚决要求将它搬走。第二天一大早,这面鼓就搬到了程正华的家里。
6月15日早上8点,吴继武就踩着单位上班的点,向县文化馆打了长途电话,说发现了重要文物。9点钟,文化馆的刘三保就火速赶来,文化馆的丁宇藩和王辉武也紧接着赶来。他们3人一致认为这是一尊古铜鼓,绝对是重要文物。
其时,县委有个工作组驻新堰大队“抓革命、促生产”,工作组成员有时一起来,大多时候是轮流来。6月17日,工作组全体成员共5人奉命全部到齐,一起察看了铜鼓和铜鼓出土现场。然后,工作组将铜鼓发现者召集一起,宣传国家文物法规,做铜鼓征集工作。程正华们答应将铜鼓献给国家,当天,铜鼓就运到了县文化馆。
6月20日,省博物馆文物专家王振行赶到崇阳,初步断定这面铜鼓的铸造年代为商代。
不久,崇阳县委县政府在新堰大队召开社员大会,对程正华等人进行公开表彰,并奖给大队100套《毛泽东选集》、一套锣鼓,还放了一场电影。后来,省里又奖给新堰大队一台手扶拖拉机、一部电影放映机,又分别给程正华、程国章、庞国维、吴继武每人发了20元奖金。程昌敏和程伯海由于家庭成份不好,没有给他们发奖金,宣传报道中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
经考古专家鉴定,程正华发现的这面铜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鼓。它上有马鞍状冠饰,下有长方形支座,鼓身作饕餮纹,双目突起,古朴凝重,造型绮丽。鼓高75.5厘米,鼓面直径39.5厘米,重42.5公斤。铸造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晚期,是青铜器中的瑰宝,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和奴隶社会礼乐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崇阳铜鼓是殷商时代的战鼓,印证了商王武丁“灭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荆襄,扩疆数千里”的史实。因此,此铜鼓是商朝国君武丁率军南征时的遗存物,后因河道变迁而掩埋土中,最终在崇阳县被发现。
崇阳铜鼓,也是仅存于世的两面商代兽面纹青铜鼓中的一面。另外一面为双鸟鼍铜鼓,流失在日本,现藏于京都泉屋博物馆,比崇阳铜鼓铸造年代略晚。
因此,崇阳铜鼓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鼓”。
崇阳铜鼓造型与今天的鼓造型基本相同,说明鼓的基本形制在商代已经形成,并流传至今。作为国宝级文物,崇阳铜鼓曾入选“中华文物精品展展品”,被送往美国、英国、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展,还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作为8件国宝之一向世人展出。
崇阳县白霓公社新堰大队四生产队,就是今天的白霓镇大市村二组。41年过去了,83岁的程正华老人于2018年9月26日,去湖北博物馆看了刚从中国博物馆转回的铜鼓,了却多年夙愿,又引起一轮媒体的报道热潮。
程桔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有网友第一时间说:大市有两个国宝了。一个是商代铜鼓,一个是村支书程桔。
程桔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时,准备了200张铜鼓照片,见到合适的人就分发和宣传。她制作的介绍大市情况的全息视频里,铜鼓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内容。
商代铜鼓,是融进崇阳人血液与灵魂的一件国宝,作为大市人这种感情更为深切,程桔就是一个把铜鼓融进灵魂的人。1991年,崇阳县委县政府就把铜鼓雕塑作为县标,竖立在城东,让这尊“铜鼓催春”的美丽雕塑,最早迎来每一轮朝阳的升起。2011年,大市村也在村庄中心位置竖起村标铜鼓。2017年,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门前有一大两小3尊铜鼓雕塑,这当然凝结着程桔的情感,这是程桔的特别设计。
2018年12月1日,我到大市采访,我让程桔领我看了铜鼓出土的地方。冬日里,暮色中,大地凝重,河水静默,这一片土地和这一湾河水,多么地平凡,又是多么地神奇。我跟程桔说,你将来一定要在这里建一座纪念亭,纪念铜鼓的出土。程桔默默点头。
当初,程桔那么义无反顾地回村,她内心深处,就已经认定这片出土了商代铜鼓的土地,值得她为之梳妆为之打扮,值得她为之付出为之奉献。
程桔登上2018年荆楚楷模榜单时,湖北省楹联学会高寒先生为她撰了一幅对联:“好青年不独爱国、不独爱家,将乡人所盼所需,为终生事业;新时代合当扶贫、合当扶弱,教故里一山一水,放别样光华。”横批:扎根农村。
03
大市村依山傍水,大市河自东向西穿村而过。大市才子有诗云:“三弯九曲西流水,十里画廊绕月山。”大市整个地形地貌,还有像旗的月山,似鼓的泉山,如船的天井潭,所以又有“摇旗击鼓看划船”的描绘。
在大市河发现铜鼓的汪家咀上游1800米处的河道上,矗立着一座渡槽。
大市渡槽1975年春动工,出动民工4万多人,其中石匠就有几百人,石匠多为大市人。共用条石36016块,计1590立方米。1976年6月竣工,曾上当年中央新闻制片厂摄制的“新闻简报”。大市渡槽为单孔石拱渡槽,构思精巧,造型奇美,势壮如虹。它全长171米,最大高度29米,宽4米,净跨76米,从高度和跨度考量是当时全国第一亚洲第二的石砌渡槽。它由一块块青石,以榫卯相接的技术砌成,没有用一根钢筋。几十米高的石墩,边角分明,毫厘不差。如此巨大而精细的工程,全依人工完成,让人惊叹不已唏嘘不已。在渡槽主跨槽身上,凿刻着“大市渡槽”4个红色大字。渡槽北侧石墩上凿刻着毛主席语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条语录凿刻在这里,和谐无比,生动无比。
渡槽的槽底也即过水圳,平坦厚实,严丝合缝。过水圳的宽度足够一辆小汽车行驶,只是,小汽车抬不上来。过水圳两旁是单行小步道,以铁杆护栏。渡槽之下,清澈透亮的河水悠悠西行,如果撞上大运,可以看到家鸭和野鸭同时在河湾里追逐戏水。放眼四望,群山叠翠,大市河在山峦间闲适游弋。
这个学名叫“等截面悬链线无铰空腹条石拱”渡槽的设计者,是白霓中学的物理老师曾学余。他就横向稳定力问题计算了一个多月,论证了渡槽的宽度、高度和跨度的绝对安全性。设计方案送到省水利设计院去审批,省里专家说宽度不够,这个宽度不能保持渡槽牢固性。曾学余坚持已见。
设计时考虑到渡槽会整体沉降,设计槽底高度高于渠底高度12厘米。拆除支护架后,由于基础特别坚固,整体沉降仅2厘米,故槽底仍略于高渠底,当然,这点高度并不影响渡槽过水。渡槽建成后,县里组织全县各公社的武装部长、民兵连长沿渠看护,防止渗水和上游群众截水。渠水直达东干渠末端——白霓公社大白大队。
有人会发问了,如此高端工程怎么会让一个农村中学的物理老师设计。其实,曾学余连物理老师都算不上,他只是物理实验室的实验老师,只能算一个助教。一个农村中学的助教算个什么人物呢?但他是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只因是“右派”,不但发配回家乡的农村中学,还连一个正规的老师都当不上。他老家在回头岭,就是渡槽送水的目的地。因他设计建设渡槽有功,也因政治气候的转变,他后来当上了崇阳县城建设计室主任,还当上了县政协副主席。这是一个本土知识分子,在县里能当上的最大的官了。
县文化馆退休干部、80岁的庞昌国老人,回忆了自己当年书写“大市渡槽”4个大字的情景:写字的地点,在大市上湾石大门的大市渡槽建设指挥部。每个字都用4张大牛皮纸拼接起来写,先放在地面上用大抓笔蘸红土浆水试写几遍。指挥长王文化副县长审看定稿后,再交大市的石匠雕刻。每个字都接近两平方米,所以每个字都由许多块石头拼成,每一块石头上只有笔画的一小部分,然后再拼砌到槽身上。“大市渡槽”为行楷书体,用阴包阳的刻法,每笔线条凿下去半尺深。老人说:“具体哪些石匠参与了雕刻,我记不清楚了,我只知道庞先村是其中之一。”
现年82岁的庞先村,是当年石匠中的佼佼者,设计师和施工员也要经常同他商量有关问题。渡槽上的毛主席语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也由他亲手凿刻。
大市的石匠高手云集。他们的石雕工艺精湛,人物、花鸟、虫鱼雕刻栩栩如生,为石雕中的珍品。大市石匠起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现在已历经6代。老辈的大市石匠最有名的要数庞祖香和庞祖怡两兄弟。一个修建了崇阳县第一座石拱桥,即县城的南门桥。另一个则带头修建了白霓高堤塘角渡槽。大市石匠最负盛名的杰作当属这个“中国第一,亚洲第二”的大市渡槽了。这座人工渡槽的修建,是大市石雕技术和石匠文化的巅峰之作。修建渡槽的老石匠如今谈起当年事,一个个兴奋莫名,豪情满怀。
40年过去了,因上游用水量大,加上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质渠道渗水原因,抗旱之水仅能到达白霓的洪泉村,已经不用过大市渡槽了。
其实,这个渡槽的精神价值和审美功能,一直都要大于它的实用价值和抗旱功能。它更多的是崇阳人民或者说大市人民的智慧标本,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大市渡槽从它建成的那一刻起,更多的是在装点着大市山河,被唤作“月山长虹”。站在渡槽上极目远眺,是件很诗情画意的事情,可是我恐高。程桔却气定神闲,满怀憧憬。
大市渡槽是程桔旅游发展规划里的重要景点,她还要在这里办一个渡槽博物馆,凝固和展示与渡槽有关的点点滴滴。她还要提炼石匠精神,把它作为大市精神加以弘扬传承。把石匠精神作为大市精神,程桔的这个定位堪称精准。
04
历史常常会钟情同一片土地,让它不同凡响,让它流光溢彩。
建渡槽是大市的大事,发现铜鼓更是大事,并且,这两件大事是集中在两三年里发生的,可想而知,当时的大市是何等的风光。
选程桔当村支书村主任是大事,程桔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又是大事。一个50万人口的县,70年来就出了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并且还不是那种默默无闻的人大代表。这两件大事又是集中在两三年里发生的,历史常常也会赶热闹,历史常常会有惊人的相似。
程桔在全国人代会上甫一亮相,说万众瞩目毫不过分。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第一次会议的湖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上,程桔被众多中外媒体记者围了个水泄不通。她的手中,是一段正在播放的全息视频短片。短片中,展示着家乡的风土人情:“我以前是学艺术设计的。新华社邀我合作了一个全息创意视频,视频展现了大市村的旅游资源,目前在网上点击量很高。我想以这种方式为我的家乡旅游代言。”3年里,她从一个爱美、学设计的“小公举”,晒成了皮肤黝黑,会骑摩托车,会开三轮车,善于调解邻里纠纷的“女汉子”。在这样的大场合大阵势里,程桔面带微笑,不急不缓,侃侃而谈,就像站在大市村头的禾场上与大婶大妈们聊天。
前两天的新华社北京电,就对程桔进行了预热报道《“90后”全国人大代表程桔:小丫回村当书记“燃”的青春更美丽》。
几年时间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最重要的媒体无一不对程桔加以关注。华东交通大学校报自豪地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毕业生程桔:90后“村支书”成功“转型”》。
生于斯长于斯的程桔,故乡一声轻轻的召唤,就像天涯游子忘我地扑进母亲的怀抱。扎根农村,因为她的根就在大市。大市这个名字记录了过去的辉煌,历史上的大市是繁华之地,曾经有一条一华里长的街道,店铺挨店铺,大市河码头也是帆影幢幢,后来却沦落为全县38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大市脱贫后,程桔吆喝得最多的是大市的旅游资源。她的理想是要把大市打造成一个集休闲旅游与现代观光农业一体的美丽乡村。
我到大市村采访时,我的采访以程桔陪着我边走边讲进行。
首先是沿着河堤去了大市渡槽,然后去丁家湾看溶洞。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大市村11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不只造就了一个溶洞。月山之颠有个千头洞,曾是清代嘉庆年间白莲教女舵主艾金莲的藏兵之所。清廷围剿白莲教时,洞门被清兵用石灰、黄土、糯米浆混成的“三合土”封死,上千人葬身洞窟,遂称千头洞,也称千人墓。月山之麓还有个潜王洞,是大市河左岸的一个天然溶洞。我站在右岸,听程桔介绍这个洞的情况,此洞有上下两个洞口,上洞口有骑马石横跨其间,踏梯而下进入洞内,首先是一个天然大厅,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洞中高大处如屋宇,狭窄处如羊肠,流水潺潺,游鱼无数,洞内洞外两重天,冬暖夏凉气温宜人。有人深入洞中2000多米,还未见尽头。当年,当地拔贡王长顺的家丁护送闯王李自成去九宫山,走的就是这条地下通道。王拔贡还在潜王洞前的大市河上修了一道石堰,如今这道堰还叫拔贡堰。2010年,已与一家开发公司签订了开发潜王洞的协议,后来因故搁置,程桔对此多有叹惜。
程桔带我去看古树。这是三组的香枫树,两棵古香枫并排而立,主干相距不到两尺,枝柯交接,树冠重叠,树干上的牌子标明树龄已达300年,是国家三级保护古树。树形优美,叶色青黄相间,树皮不见沧桑,却呈高贵的赭红色。树底下一片平坦,铺满金黄的落叶,是个令人流连的地方。老派人称它们为夫妻树,新派人叫它们为情侣树。这是个适合发呆、适合遐想的地方,将来在这里建上漂亮的亭台廊阁,人们一定乐意将大把的光阴浪费在这里。
大市村古树很多。久负盛名的还有月山莲花地的大朴树,树高约10米,树干需12人才能合抱,对,是12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巨大,郁郁葱葱,独木成林。当初日寇进村抢夺财物,是夜,听到莲花地朴树冠下隐隐有人声传出,便以大炮轰之。等烟雾消散,树冠完好,所庇佑的房屋人员未有丝毫损伤,觉怪异,便舍掉上山劫掠之心。
林业部门的普查表明,大市的古树,有380年的黄连木,480年的柏树,1000年的榔树。
夫妻树的名声太大了,以至于它们生长的这个自然塆子就叫枫树下程家。程桔的家就在这里,她带我去她出生时的房子。她现在不住这里了,父母迁到了县城,平常她一个人就住在村委会里,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动手做饭。她现在是名人了,我还真想去看看她家的房子。
程桔家的房子,居然是一座古民居中的两间,一间厨房,一间卧室。这座老宅子叫石坑口程家老屋,建于嘉庆年间,是程家3个老太爷出外经商回乡所建。老宅有三进门,最精致者为上屋。上屋门前有两个高大的石墩,门上石雕有仙鹤、牡丹,门眼上还有麒麟坐镇。门窗屋角均装饰以精细镂空木雕,保存完好。大堂正门矗立着两根大石柱,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纹饰,主题是一幅对联:“美景良辰喜见天时初转泰,光风霁月幸逢人事又重新。”程桔就是在这幢老屋的里出生的,我打趣说,将来游客会因是你的出生地而来看这座老房子。
大市现有古民居多处,保存较好的有石坑口程家老屋、丁家湾拔贡老屋、下湾庞家老屋。庞家老屋建于咸丰年间,保留有完整而不褪色的彩雕。老屋门口有象征该户出过朝廷命官的石墩,大门石雕有当年“破四旧”的痕迹。一进门是一扇巨大的木板门屏,只有来了大官和有重大事情时才会打开。还有一把重约83斤的大关刀,一直保留在老宅中,这是当时大市一位外号叫“爬山虎”的武士所用。庞家老屋是一座一进四幢雕梁画栋的大宅,其中一幢于2000年搬迁到武汉木兰山民居博物馆,整体异地复建。
能看到的程桔都带我看了,看不到的程桔就讲给我听。
崇阳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提琴戏)”,大市则是全县有名的戏窝子。只要是大市人,都会哼上几句提琴调,每遇红白喜事,一定会请提琴戏剧团搭台唱戏。大市提琴戏剧团1951年就成立了,是崇阳县第三个成立的剧团,也是白霓第一个成立的剧团,负责人程兴汉是崇阳提琴戏界名人。一个关于提琴戏的风俗也是在大市化风成俗的。相传,高堤庞家十太公在崂山学法,本领高强,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地保将十太公的业绩上报朝廷,皇帝定要重赏。十太公辞谢:“我不要什么封赏,只要有戏看就行。”皇帝当即下旨:“好,赏你一年三百六十个香头。”自此,十太公每年赢得后人供奉的三百台案戏。十太公去世后,后人给他雕了一个木头神像供奉在祖堂。每年从农历三月初三他的生日这天起,接来戏班,把十太公的神像供在戏台前,摆上香蜡供果,唱戏给十太公看。此风俗延及崇阳全境。后来演提琴戏就有供十太公的风俗。因为高堤和大市是邻村,大市是十太公的外婆家,十太公的老庚也在大市,现在十太公的神像就供在大市石坑口程家祠堂。就是程桔家的这个四一门。
与提琴戏同时兴起的还有武术,都在20世纪40年代就颇有盛名。代表人物就是那位“爬山虎”。大市不但藏龙卧虎,大市还文武双修。
铜鼓、渡槽、古民居、古树、溶洞、溪流,构建成大市旅游产业的丰富要素,很适合开发出一条步步有惊喜的旅游线路。
当初,程桔决定竞选村支书村主任时,白霓镇党委的领导曾先后5次找她谈话,反复求证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镇领导最怕的是她一时心血来潮,遇到困难撂挑子走人,那烂摊子就该镇党委收拾了。程桔不但没有让人失望,并且创造了辉煌。2018年底,崇阳县完成新一轮的村两委换届,全县产生了7名90后村支书,其中女性2名,这2名90后女村支书都出自白霓镇。程桔的示范效应太强大了。
乡村的衰落与青年的逃离是一种魔咒,年轻人的逃离既是乡村没落的因,又是乡村没落的果。乡村的无望引发了青年的逃离,青年的逃离注定了乡村的绝望。程桔回村前,大市村成为典型的空心村,600多年轻人,只有不到80个年轻人在家,其中大部分是在家带孩子的年轻妈妈。程桔这些年来一直在做青年人的回归工作,大市村两委干部现在全部是80后90后了,在外创业的80后丁伟明也被她引回大市办企业。
2018年初,跨越大市河的月山大桥竣工,连通了大市村的循环公路,结束了祖祖辈辈绕道而行的历史。一条循环公路把全村5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塆子连起来了,还把所有的旅游元素都串起来了。
当然,能把这一切串起来的是程桔,程桔是要把大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瑰宝都激活,把大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串起来。
程桔曾对一位记者说:“因为农村蚊虫多,我不能穿短裙短裤,还因为我是村干部,穿着不能太时髦。”这几年,她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振兴家乡上,爱美之心已然顾不上,但她却把自己的美丽创意与美学设计不断输送给了热爱的家乡。
我采访时,像担心我儿子的恋爱婚姻问题一样,我也担心着程桔的终身大事。我问了她两次,她都说还没有谈恋爱。端庄大方,脸上一对酒窝盛满了女孩子的妩媚,却不能像一般女孩子那样爱美,更缺乏一个适婚的社交圈子。
还有,极不方便的日常生活。我曾经经历过,一日三餐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的日子,那是极端令人无法忍受的日子。一方面,一个人的饭,量少不好做,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做饭必须要做给两个以上的人分享,长期的“独食”最难下咽。程桔现在就是一个人住在村委会,一日三餐自己做自己吃。
我认为,恋爱结婚成家的问题,是个涉及到她能否扎根农村的问题,她自己似乎看得云淡风轻。
我不知道她有没有献终生的远志,但是,我分明感受到了,她要献青春的笃定。
我的采访时间是在下午,那天上午,大市村正在开《大市村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18—2025)》论证会。我来的时候,这部由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担纲的宏伟规划书,正躺在程桔的办公桌上。程桔的笃定,就是要把它变成大市大地上的真实。
05
2019年3月5日,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邀请8位全国人大代表走上通道,程桔和TCL董事长等代表一起亮相。面对数以百计的中外记者,眼花缭乱的镁光灯,程桔面带微笑,侃侃而谈她的脱贫攻坚努力和建言献策。那可是脱稿演讲,全国亿万人收看了现场直播,咸宁的网友惊呼:这伢要把整个咸宁带红!
2019年9月20日,程桔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原载《中华儿女》杂志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