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美文】李专:大山里的经典水乡

1

没有到茅井村去以前,就有很多的美图冲击了视觉神经。

美图之一:古树下的石拱桥。有老农牵着老牛缓缓走过石拱桥的画面。有旗袍佳丽撑着花纸伞在桥面,或款款而行,或婷婷玉立,或席地而坐。这些画面因季节的不同,或角度的转换,背景有的是古村落,有的是如黛青山,有的是无边油菜花,有的是风掀荷叶莲花摇曳。

美图之二:河上乌篷船。丰水期,小小的乌篷船,在宽阔的碧水间欸乃而行,有的是闲人游弋,有的是渔翁作业。枯水季节,山寒水瘦,乌篷船干脆就搁浅在河滩上,搁出一种地老天荒的况味。

美图之三:白鹭翔集。经常有白鹭在茅井的河洲、湖塘、水田间盘旋、戏耍、休憩。最动人的一个画面出现在2018“6·5”环境日“大美咸宁·家在青山绿水间”优秀环保摄影作品里,一幅《鹭恋茅井》图,一百多只白鹭聚集在一口小池塘边。池塘边的白鹭群中,又有三头水牛在那里悠闲吃草,第一头牛背上呆着一只白鹭,第二头牛背上趴着两只白鹭,第三头牛背上歇着三只白鹭。这一张照片简直是定格了千载难逢的瞬间。

所以说,茅井是画家和摄影家的天堂。换一句话说,每一位来到茅井村的人都会成为创作激情澎湃的摄影家。所以,关于茅井村的美图充满了各类展览,尤其是微信朋友圈。让人既耳熟能详,又无限神往。

2

我第一次到茅井,是今年5月间率《咸宁好书画走进茅井村》剧组去的。

在小车即将进村的途中,就见到了河洲的白鹭,就见到了水上的乌篷船。白鹭和乌篷船,在其他地方是十分稀罕的景物,在茅井却是标配。

画家周玉明就在车上,隔着玻璃车窗随手拍了一张河上的乌篷船,到村委会后他就临摹这张照片,半天功夫一幅水彩画《茅井村》出落得意境清悠。我在《九头鸟》夏季号的封二发表了这幅《茅井村》,感到整期杂志都生动了不少。

十多位书画家,紧扣茅井村的山水人文和精准扶贫成果,现场创作一批书画作品。工作结束,大家去那座著名的石拱桥拍照。都是50多岁的人了,又是戏水,又是喧哗,放浪形骸,得意忘形。

中午,热情的主人以崇阳腊肉和崇阳米酒招待艺术家们。茅井村的米酒是用葛仙泉的水酿造,格外地醇厚,也格外地醉人。

3

茅井村于2013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贫困村。贫困原因是: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

2017年初,市长王远鹤挂帅茅井村的精准扶贫。市长的扶贫团队由精兵强将组成,与市长的扶贫团队相配套的还有崇阳县长郑俊华的扶贫团队。由此可见政府向贫困宣战的决心,以及脱贫攻坚的力量。

扶贫工作队一面埋头苦干,一面高调宣传。

埋头苦干的结果是面貌迅速改变,高调宣传的结果是知名度迅速提升。

茅井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山是葛仙山,主峰海拔600多米,山连山峰叠峰,在丘陵地区的鄂南也算是大山一座。水是隽水河,沿着葛仙山的西麓拐了弯,形成一处气势不凡美丽异常的大峡谷。隽水河经大峡谷流入陆水湖,青山涌翠,碧水深流,这就是洪下的十里画廊。

自古交通两条路。水路到县城,机帆船也要一个多小时。遇暴雨山洪,想出去的出不出去,想回家的也回不了家。住读的学生,节假日有时也回不了家。有车的茅井人,车子也是经常停在河对岸。去年,精准扶贫实施的基础设施项目就是架桥修路,架通三座大、中、小的跨湖、跨河、跨港桥梁,修通茅井村连接河田村公路。天堑变通途,到县城开车一刻钟就轻松到达。路在隽水河与黄沙港织就的水网间穿行,崭新的刷黑路面,形态各异的崭新桥梁碧波卧虹,如在画中游。

从前的陆路是借道赤壁随阳,翻越葛仙山。那时有一条山间简易公路,路窄坡陡弯急,小心翼翼地翻一座葛仙山最少也要一个小时。过去从陆路到茅井村,走赤壁要绕道80多公里,走咸安要多走100多公里。7月12日,我坐车走了一趟刷黑工程接近尾声的新路,十分钟就到了山顶。这条8公里的新路,路宽8米,完全按三级公路标准修建,投资4000万元。从山顶的葛仙观再到山下芳泗洲大桥不到十分钟。这条路西通赤壁,东去咸安,连通了美丽的幕阜山旅游公路。一路行车,一路欣赏沿途竹海美景,大饱眼福。

公路的修通,尤其是连接县城公路的修通,是对茅井面貌的根本改变。群众说新路是方便路,过去盖房子拖砖,隔河渡水,肩挑背驮,或者用自行车吊着蛇皮袋装运,一块1角8分钱的红砖,做到墙上去就变成了5角4分。新路也是生命路,自从陆水湖蓄水后,全村因舟楫事故溺亡者达21人之多。因高烧、中风等急病得不到及时救治致死致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再加上交通闭塞导致的近亲繁殖,茅井村的残障和痴呆傻人口明显高于其他地方。新路还是致富路,茅井村的竹木药材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过去都不能变成经济优势。工作队进驻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修路,2017年2月进驻,当月就动工修路了,年底通车。当然,工作队只是总指挥或者说总协调的角色,市县各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保证。群众更是大力支持,修路用地,所涉农户均未要一分钱的征地费,都是无私奉献,他们太盼望这一条路了。

茅井的村落大多古色古香。古色存在的另一面,是房屋的破旧。异地搬迁项目在古色的锦面添上崭新的花,白墙黛瓦的崭新公寓,安置了23户贫困户。这个项目是个五位一体的综合体项目,与之配套的还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级幸福院、避险解困安置点和旅游景区停车场,总投资2800万元。

村级幸福院,用于安置孤寡老人和痴呆傻人员,我是第一次遇见。这既是恶劣环境给茅井人造成的不幸,也是精准扶贫战役给茅井人带来的有幸。

老支书熊月明说:一年胜过百年的巨变。

借鉴一些先进的作法,工作队也帮助茅井村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和生态种养合作社等组织,还一起策划了一个“金点子”项目。那就是大冲山生态养殖园在畈上种植了200亩太空莲。这是个速效旅游项目,去年莲花盛开时,赏荷采莲的游人如织,县文联和县妇联来此举办“荷花诗会”,又是诗朗诵,又是旗袍秀,青山绿水是舞台,万杆莲花是背景,很是拉风。今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的一干美女,去干了半天的摄影家协会的活,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是臭美得不要不要的。莲荷本是湖区之物,在村前的这条山冲里植荷,荷田的边际有青翠的小山包,这是山中的一片莲哦,让人生出一种时空交错之感,有着千金难买的美妙体验。茅井村本来就有很典型的“烟雨茅井,梦里故乡”的意境,这一大片太空莲又更加浓郁了这种意境。

工作队高调宣传的是茅井的乡村旅游。就是要让人来,来了不愁你不爱上茅井。《咸宁好书画走进茅井村》剧组就是应队长刘涛之邀而来。节目制成后,滚动播放两周,又会吸引一大批人前来。

4

市长王远鹤给茅井村确定的精准扶贫原则是:规划先行,设施先行,产业先行。工作队基本按照这个套路推进工作,实践证明这个原则的深得要领。工作队进村的同时,中工武大设计院的团队也同时进村,两个月拿出规划设计方案。规划理念是“仙山灵泉,康养结合”的乡村旅游。中工武大的规划书挖掘出茅井的重要旅游元素是“十古仙村”:古桥、古树、古泉、古井、古洞、古庙、古碾、古驿道、古民居、古风。

古桥。进柘林畈高家就有三座古桥,两座石板平桥一座石拱桥。石拱桥位于柘林畈高家湾南,为独孔石拱桥,全块石结构,拱券纵联砌置。桥长约6米,宽2米,高3米,孔跨4米,两边各有6级台阶,桥面由4块条石敷成。桥头立着半截石碑,是清朝道光二十一年修建此桥时的功德碑。与这座石拱桥有天作之合的是桥头两棵相生相伴的古树,这就是进入画面最多的那座古桥。第二座古桥是一座石板平桥,我叫它双面桥。它其实是在古桥的上面建了一座新桥。新桥面比古桥面要宽,新桥面与古桥面之间有空隙。也就是说古桥完全是在新桥的怀抱里享受到着悉心呵护,而不必承担桥的责任,古桥被新桥像宠儿一样保护起来了。由此一见,茅井人是有情怀的人,建一座新桥,却舍不得拆掉老桥。从桥面上一点也看不出古桥的样子,只有站到桥的侧面向下看,才能一睹古桥的风彩,桥为单墩石板桥,桥墩由方石垒砌,桥面由4块长条石板搭成。第三座古桥是异型异时桥。三墩四孔,四孔中两孔大,两孔小,三墩中两墩是现代改建,另一墩和第二座石板桥的桥墩同年代,型式一样。桥长约10米,高1.5米,其中两跨桥面约宽2米、另一跨宽约1米。桥面只有一跨是由两块古老的条石敷成,其他均已换为水泥预制板了。

古泉。在柘林畈村落后的山崖下,有一股清泉从深潭涌出。泉水澈沏,潭底的鹅卵石斑斓可见。潭边崖壁爬满粗壮的藤萝,藤萝间隙现出三个红色大字:葛仙泉。泉的周围大树簇拥,最靠近潭口的是一棵最大的枫杨树。泉水沿着葛仙溪朝着左右两个方向流淌。一边流向大冲山畈上的水田,浇灌稼禾。一边流经村落,供村民饮用和浣洗。左右两股泉水,绕着村舍和田园流淌一周后,在隽水河边汇合,由一个口子流入隽水河。泉水流过落差大处形成小瀑布,流经古桥时构成动静之美,一路皆成水景。用葛仙泉水和大冲山糯谷酿出的米酒,在崇阳这个米酒之乡也有响当当的名声。

古树。我对有古树的村庄总会高看一眼,高看的是村人。人一茬茬地作古了,树却以古树的姿态存世,这是人的呵护之功。茅井村的古树很多,有时一棵独树,有时两棵伴生,有时三棵相守,有时还成林成片。树和人经常是息息相通的,石拱桥边的那两棵古枫杨表现尤其明显。1969年修建陆水湖大坝(三峡试验坝)时,政府将村民移到附近一处高地的还建点居住,这两棵枫杨齐齐枯死。1971年,一些老人家纷纷搬回去住,这两棵树又活了过来,直到现在枝繁叶茂,冠荫达上百平方米。这些古树又似乎很会挑地方长,它们往往长在人们最需要的地方,长在最该长的地方。往往是桥边有古树,泉边有古树,碾房边有古树。不但长成绿荫,还长成风景,还长成心灵的家园。山上的古树没法统计,仅村湾里的百年古树就有47棵,林业部门一一挂牌标识。

古碾。曾经的碾房不见了,唯留怀想。硕大的石碾还在,默默无言,却记录着从前的忙碌、充实和希望。完整的碾槽走过岁月走过风雨依然完整。碾槽直径一丈有余,以阔大显出大气和坚忍。游人来茅井,主人们总要带客人去看一看,主人认为值得一看,客人看后更感觉值得一看。

古寺。在茅井这个弹丸之地,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寺庙。柘林畈长寿寺据说是明朝两部尚书汪宗伊为双亲祈年所修。汪宗伊早年在附近私塾读书,曾到私塾旁的小庙许愿,若自已将来功成名就,必来修建此庙。汪宗伊官至尚书,夙夜在公,把许愿的事忘记了。某夜梦中遇见一老者提醒,故修此庙,命名长寿寺。顺治年中,汪宗伊的后裔汪魁重修长寿寺,现在只有遗址可凭吊了。村落中的寺庙还有古观音庙和听泉寺。古观音庙现在已成村民住家了,院子里的石阶布满青苔,让人不忍踩踏。听泉寺的主体建筑已毁,只剩下院墙和一些附属建筑物。葛仙山上,则有丹井庵和葛仙观。当然,最重要的寺庙就是葛仙山顶上的葛仙观,它是葛仙山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崇阳“崇阳古八景”之“葛洪丹井”最重要的物质遗存了。

古民居。全村有明清古民居11幢,最古老的1幢有460多年历史。

古洞。葛仙山上有个南箕洞,深达几里。同治五年《崇阳县志》载:“嘉庆三年,白莲教匪匿洞中,乡勇逼之尽死,今白骨成堆。”另有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伙茅山学法之人藏匿洞中,法术高明,人的头颅割下可以复活,一天可以来回武汉,以簸箕变为月亮。后来乡人报之朝廷,朝延视作白莲教匪加以追杀,官兵将其堵在洞里,炸洞封堵。现在去看,洞口处还有很大一堆石头封堵着。

古驿道。这是村民上葛仙山的老石板路,从前村人去赤壁、去咸安,都走这条路。步步台阶均铺着青石板,是今人难得的古老登山步道。

古风。在茅井村,你还可以看到木排、竹排、风车、水车,这些都不是摆样子的文物,都还留存在村民的生活中。留存在村民生活中的古风还有众多的民间传说,所以,常有人说茅井村是一座古风沛然的世外桃园。

十古都是很好的旅游元素,古风中的民间传说也是重要的旅游元素,那么多的民间传说既是文化根脉,又是创新的源泉。相传中国著名道教学家葛洪,曾在葛仙山炼丹修行,一日观得山下一湖里,有一朵莲花在闪闪发光,于是乘坐仙鹤下山,想探个究竟,到山下却发现莲花不见了,后来这个湖就叫莲花湖。200亩太空莲的植入,实际上灵感就是源于这个传说。

市长之于茅井的精准扶贫,作用在于顶层设计,在于对各部门的强大号召力,还在于“领导效应”。一位崇阳的摄友过去从未到过茅井村,当她看到2017年3月2日市长到井茅调研精准扶贫的新闻后,就去了一趟茅井,从此一发不可收,一年内去茅井4次。每次去都约上一帮摄友,拍摄了大量美图,并制作成美篇,广为传播。

5

第二次来茅井,我上了葛仙山。

站在葛仙山顶的葛仙台上,崇阳县城尽收眼底。远处的金柜山(有人喜欢称作棺材山)也隐约可见。葛仙山在崇阳的西北边界,金柜山在崇阳的西南边界,也就是在这里可以一眼望穿崇阳的西部全境,虽然西部不是崇阳的最宽处,但是,当你一眼看穿了一县,还是有一些特别感受。

我也是第二次站在葛仙台上的葛仙观前了。5年前的春天,从咸安星星竹海出发,经赤壁的随阳,来看葛仙山的野樱花,那种浩如天边云霞的花海,着实震憾了我,于是写了篇记游文章《恰如天边的云霞》。那是我第一次欣赏鄂南山野的野樱花,此后,我每年都要欣赏一次野樱花,这花事是大自然的倾情奉献,这欣赏是人生的一场盛宴,它可以升华人的境界。

葛仙观是“属于”赤壁市的,门前挂着赤壁市道教协会的牌子,但这块土地确凿无疑是崇阳县茅井村九组天井窝的地盘。茅井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2000多人口,有3个村民小组500多人口几十个小自然村落就散布在葛仙山上。葛仙山是界山,当然,葛仙山也有赤壁的面积,但是,山顶葛仙观这里却是崇阳的土地。

“崇阳古八景”之“葛洪丹井诗”曰:“丹鼎峰头仙客游,仙人已去鼎还留;苔生石磴迷幽径,草长效原成故丘。峭壁崖前云冉冉,桃花溪上水悠悠;自从勾漏烧丹后,月照空台万古秋。”这首诗是明永乐进士杨昺写。明天启进士王应斗也写了《登葛仙山诗》:“褒然凌众岫,凝望得潇湘。庵雨分山翠,岩风透桔香。境随云不定,僧与石同苍。丹井犹堪酌,神仙岂渺茫。”两首诗都描绘出葛仙山的名胜之象,以及在崇阳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文化积淀是旅游业的核心发展力,今人也在积极创建着。崇阳作家刘红,正在以茅井村为背景创作长篇小说《野樱坪》,刘红是茅井的外甥。想想啊,一个村有一部长篇小说这是多么深厚的文化积淀。邹佳素,武汉人,现年50岁,曾任韩国首尔大学教授。她的祖籍在茅井河对面的河田村,由于家庭变故,她3岁时被送到河田的表叔家寄养了4年。现在,她在茅井村办了一个名叫“抱朴子”的山地小旅馆。因为,抱朴子是葛洪的自称。旅馆虽小,两层楼一共只有17间客房,却有两间书屋,她要把它做成一个融文化与旅游一体的旅馆,成为名家讲学和群众读书的平台。她会常常与投宿的客人喝茶聊天,聊她的旅居海外26年,聊表叔一家甚至整个河田村对她的养育之恩,聊茅井的今天和未来。

6

茅井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东边是浪口温泉度假区,西边是洪下十里画廊,北部是葛仙山,山下就是陆水湖风景区,它应该是一个旅游的节点和驿站。葛仙山显然是茅井村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一年四季都有青翠的竹海,春天还有灿如云霞浩如瀚海的野樱花。那天陪我上葛仙山的村干部郑海洋说“我们山上各家各户的门口都开满了野樱花。”鲜花盛开的村庄,并且,是天然的花,不是人工的花。人工的规模永远赶不上天然的规模。

大山里的经典水乡,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时空感觉。

从崇阳县城方向来,茅井村就在大山之麓。从咸安星星竹海和赤壁随阳方向来,或者从赤壁的陆水湖方向翻越葛仙山来,茅井村就在大山里。我很喜欢从山外来到山里水乡的感觉。

不管是水乡,还是山乡,都是旅游的好地方。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人游踪最广的除了徐霞客,还有李白和苏东坡,再就是葛洪了。很多风景区都有葛洪的遗迹或传说,当然,他不是旅游而是炼丹和修行。葛仙山在全国范围也有好几座。据说崇阳和赤壁的这座葛仙山是葛洪的羽化之地。有山名在,有道观在,茅井村居然还有5户葛姓人家。在市长慰问的贫困户中就有一位叫葛天云的,葛天云现在住进了异地搬迁的公寓里。

(2018年12月1日《中国文化报》发表缩简版)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