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镇强、特约记者 胡向辉
野山,板房,黄土;
茶香,女人和狗。
这是6月9日,记者在崇阳县铜钟乡马桥村看到的动人图景。
富脑袋才能富口袋:
她带着村民赴外地“长见识”
雨后初霁,车行乡间,记者发现多年前两旁的荒山,如今已是遍野茶园,阳光照耀,油绿发亮。
是什么让昔日荒山实现华丽变身?
路边的一栋厂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丫吉茶业茗香星御白茶基地”。厂房边,几位村民正在茶园里为茶树除草、施肥。
“空闲时间,我们都在这做工,一天能拿100元。”与记者交谈的村民来自铜钟村,名叫覃凤萍。
这个基地的老板之前也在他们村种过茶,不仅付工资雇当地老百姓管理茶园,而且采茶的时候,每斤也根据市场行情给予20-25元报酬,一年下来人均可增收一两万元。
过去,这里也种红薯、玉米和树木,但效益不高,收入甚微。
浙江“茶老板”来后,一切变了样。
“当初,因为不懂茶市行情,我们对流转土地种茶有些抵触。”覃凤萍说,陈老板和乡干部就带着我们去松阳实地考察,让我们看到了市场前景。
走进厂房,一位皮肤黝黑的女士热情相迎,她就是覃凤萍口中的“陈老板”——崇阳县丫吉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菊红。
“不相信不要紧,我带你去看,眼见为实,不打通思想,就没办法干。”陈菊红说,她在马桥村种有白茶300亩,在“隔壁”白霓村种有黄茶200亩,年产值可达200万元,不久前被崇阳县纳入规上企业。
种茶前三年,不仅很辛苦,而且投入大,也没什么收益。但三年后进入收获期,那就有十倍的回报了。陈菊红笑声在茶地飘荡。
勇气来自底气:
她带着“技能包”扎根荒山
“不顾一切在崇阳创业,哪来的底气?”听闻陈菊红倾其所有投身崇阳,是什么原因?
“因为我们掌握着茶叶种植、加工技术,以及销售渠道。”陈菊红开门见山,底气十足。虽然她一直在崇阳,但是对市场行情可谓是尽在掌握。
原来,陈菊红来自浙江丽水松阳,当地是全国重点产茶地,也是有名的茶叶交易集散中心,连续10余年举办茶商大会,交易量占据全国总量的“半壁江山”。种植茶树、管理茶园、加工茶叶,陈菊红都是一把好手;市场上什么茶叶最走俏,她也能够第一时间得到信息。
但是,由于松阳位于山区,人均土地不到一亩,茶叶种植受到限制。2013年,当陈菊红来到铜钟乡,看到这里的绿水青山,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加上当地政府给予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使她决定留下来,而且一干就是8年。
创业之初,由于要照看基地、方便管理,陈菊红与丈夫基本上都是吃住在基地。附近没有房子住,她们夏天睡在地里,冬天睡进牛棚。
今年,陈菊红投资20多万元,在种植基地旁边建起了厂房,对茶叶进行加工后,生产出来的黄金叶、中黄3号、极白茶等高端茶叶零售价均在1000元以上,高的时候甚至能达到两三千元。
有技术、能吃苦、懂市场……这样的能人,不发财都难!
黄土地上种黄茶:
带领“老乡”一起香
这些年,陈菊红不仅自己带头干,而且带着“老乡”一起干。
她的“老乡”,是崇阳当地百姓。她已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
在崇阳,陈菊红的种茶事业风生水起。随后,她开始带动亲戚和老乡到崇阳铜钟、白霓等乡镇种植茶叶,产生蝴蝶效应。
目前,共有10余位浙江老板在崇阳种茶,总面积达到5000亩。这些茶叶种植基地通过雇佣当地村民到茶园务工、采茶,每年可带动周边老百姓增收300万元。
铜钟乡新任乡党委书记宋世峰说,借大户,抓龙头,乡里因势利导发展茶产业和种植业。
近年来,铜钟乡引进浙江、江苏、赵李桥等地老板投资建中小茶厂7家,开创了“丫吉”、“一蛊春”、“马尖”等品牌,成为茶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全乡新老茶园面积超过10000亩。
茶叶基地的示范效应说明,只要功夫深,土里刨出金。
铜钟乡引资建设湖北柿柿如意产业园项目,占地800亩,投资2亿元,已在茂林沟连片种柿树10000棵。马桥有机水果产业扶贫基地占地200亩,有丰水梨、枇杷、葡萄等多个品种。
乡政府组织乡村干部到安徽亳州考察中药材种植及市场,回乡后引进湖北领康中药材有限公司,在铜钟、坳上、马桥、清水、独石、在下等村成片种植黄精、射干、菊花、芍药、等中药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目前,铜钟乡在8个村开辟1600多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把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来源:咸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