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兵代表建议:
一是强化公共卫生应急法治保障。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项调研,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督促相关部门抓紧出台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能力建设的意见及实施规划。
二是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建议出台党政领导干部公共卫生安全责任制管理规定,将公共卫生安全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建立公共卫生安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制度体系。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实施传染病症状监测、阳性检测结果监测信息化工程,实现监测信息化、预警自动化,切实提高疾病监测科学化水平。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响应总要求,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规范开展病例救治、密切接触者隔离、疫源地终末消毒等防控措施。建立符合县(市、区)、乡(镇、街办)、村(社区)实际的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制度,明晰各级的法定职责、权力清单,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构建公共卫生社会面防控体系。
三是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加强疾控机构建设。探索疾控机构分类改革,尽快建立职责明确、能级清晰、运转顺畅、保障有力的疾控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提高疾控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建立涵盖疾控、监督、科研、传染病救治多专业的公共卫生快速响应应急队伍。
加强传染病救治机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地市级实现规范化的传染病救治医院全覆盖。县(市、区)以综合医院为依托,以“平”“战”结合方式,规划建设满足疫情防控需要、能实现独立隔离县域传染病救治中心,“平时”结合各医院实际用于日常医疗业务,结合抗疫需要集中用于隔离救治。整合各医院感染科人才和技术资源,加强传染病防控和治疗专业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在传染病救治时的应变能力、诊断能力和治疗能力。
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提高卫生监督人员中专业人员比例,提升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人才整体素质。加强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传染病有效应对处置保驾护航。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把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做到关键时刻供得足、调得出、用得上。(经济日报记者 柳洁)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