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来了丨“假阴性”比例高 那为什么还要用核酸检测?

“假阴性”增多给疫情防控带来不小挑战。那么核酸检测还靠谱吗? 象总整理了果壳、新京报、丁香医生、南方周末等多家的报道与资料,我们一起看一看核酸检测到底靠谱不靠谱吧。

什么是新冠肺炎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有遗传物质。这次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这是它最核心最明确也最准确的标志。如果检测到有这个新冠病毒的核酸,那么,就肯定能说明,的确是有这个新冠病毒。

为什么会出现“假阴性”?

在检验学科里有一种说法,“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标本出垃圾结果)

咽拭子在口腔和鼻腔取样是新冠肺炎检测最普遍的样本采集方式。

咽拭子取样是属于上呼吸道,但是由于新冠病毒主要是在肺的深部,离大气管较远,感染者又较多干咳、痰液不多,所以上呼吸道病毒含量相对较低,增加了“假阴性”的概率。

打个比方,你如果用望远镜看1公里以外的东西, 如果只有几个人,你可能看不清楚,认为没有人;但是如果有1000个人站在那里,就可以确定1公里外有人。

病毒就和这个比方中的人一样,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核酸检测才会显示阳性。

事实上,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对标本采集的种类、方法、包装和保存等都有严格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假阴性”,如:

样本质量差,比如口咽等部位的呼吸道样本;

样本收集得过早或过晚;

没有正确保存、运输和处理样本;

技术本身存在的原因,如病毒变异等。

“假阴性”频出 要不要放弃核酸检测?

当前,核酸检测仍是确诊新冠肺炎“金标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高占成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表示,对于确诊新冠肺炎,目前核酸检测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有专家此前建议,因核酸检测可能出现漏检,应当将CT影像也纳入确诊标准。

在武汉这类疫情较重地区,已将CT影像纳入确诊标准。

但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CT是一种肺炎疾病诊断的影像学方法,不过引起肺炎的病毒有很多种,不一定是新型冠状病毒,而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源学诊断方法,二者不能互相取代。

当然还有更准确的基因测序检测,但基因检测对设备、生物信息团队、成本、检测周期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核酸检测作为病原诊断的一个依据,是目前确诊的最重要依据。

“假阴性”是否会导致漏诊?

“假阴性”最大的麻烦是,感染者被误诊为没问题就回家了,结果可能把家人都感染了。因此,很多普通人担心接触的人当中可能会有“假阴性”的病人。

不用过分担心。

因为,病例的确诊和排除,除了核酸检测,还将结合流行病史以及临床症状等判断。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病例诊断分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以及临床诊断病例(仅限于湖北省)。具体分析因素包括: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旅行史等);

临床表现(发热、肺炎影像学特征等);

病毒核酸检测等。

简言之,核酸检测不是唯一判断标准。

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新民表示,核酸检测的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目前这一点临床上是比较清楚的。对于症状、影像学特征都高度疑似的患者,即便测出阴性,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如何避免“假阴性”解除隔离出院?

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规定,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有4个要求,包括: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

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为了最大程度防控疫情,相比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出院标准,多地已提高出院要求,包括加测粪便核酸检测、延长观察时间等。

在湖北,达到国家标准后,还需再观察10~12天。

上海和浙江增加了粪便核酸检测。

广东还要求患者病程要大于等于14天,才允许患者出院。

所以,不是说“阴性”了就能出院了,还有很多标准,可以进一步降低“假阴性”的概率。

象总说

从科学角度看,核酸检测出现“假阴性”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任何检测都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的问题。国家及地方正在出台各种政策,力所能及将风险控制到最小。专家认为,整个完善的诊疗以及检测系统完全能把漏洞都堵上。

你所担心的,国家早为你想到了。

如果大家关注最新的数据,会发现全国除湖北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连续6天下降,这意味着疫情防控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春暖花开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网络(侵删)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