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崇阳讯 全媒体记者甘源报道:近年来,桂花泉镇积极利用楠竹、雷竹等两竹优势,将“竹”文章和美丽乡村建设紧密对接,重点打造“竹文化特色小镇”,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下雨不能外出干农活儿,乡亲们就都待在屋子里摆弄起了竹子。余良贵,十几岁就跟着父辈们学竹编,这一编就编了三十多年。
都说“高手在民间”,这话是一点儿都不假。一根小腿粗细的竹子,经余良贵来回一摆弄,就变成了一根根牙签粗细的篾丝。在老余手上,篾丝犹如钢丝绳一般,又坚韧又细软。
老余说,一根稍微粗一点的竹子可以做三套筲箕,一套大概可以卖110元钱。
其实,竹编手艺在当地传承了几百年,90%以上人都会编筲箕,“横山筲箕”曾是崇阳一绝。村民们只需做好簸箕后,等人上门来买。但后来,因为塑料制品的替代,到村子里收货的人越来越少,价格也是越压越低。
有订单,这干起来活来劲儿就足。那么,老余的订单哪里来?做好的筲箕又卖到哪里去呢?
据老乡们说,他们现在做的这个筲箕都是有人给他们下过订单的,而给他们下订单的就是横山村的就业扶贫工厂,记者走近一瞧,很多老乡都在这忙活呢!
横山村,这个只有183户人家的小村庄,处在崇山峻岭间,村子里最多的就是竹子。竹子多,会竹编手艺的村民也不少。
晴时忙农活,雨时上“工厂”。自去年11月,横山村就业扶贫工厂建成之后,村里拥有竹编手艺的老乡,就开启了“边工边农”的新生活。最近,大伙儿都挺忙,因为“工厂”在赶一个大订单。
扶贫工厂建成之后,村里牵头成立了合作社,将全村会竹编的村民集中到一起,抱团发展,开辟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
记者在村里采访的过程中,碰巧遇到了一位前来下订单的客商。自今年咸宁市委书记丁小强亲自为“横山筲箕”做“代言”之后,“横山筲箕”着实是火了一把,不少人会慕名前来。
如今除了传统筲箕,横山村还组织村民学会了编花篮、果篮等工艺品,猫窝、狗窝、菜篮子也是新推出的商品。以此来提高竹编制品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有了市委书记“代言”,“横山筲箕”成了网红商品,但是“网红经济”终究只能是红一时,商品只有真正与市场接轨,才能盘活销路。
横山村所在的桂花泉镇,拥有竹林11万亩,这11万亩的竹林中,有大部分种植的是可供竹编的楠竹,还有一部分种植的是产竹笋的雷竹。近些年了,为了盘活“两竹”,桂花泉镇是没少下功夫。
跟随着村民们的脚步,记者来到了桂花泉镇的桂花村。这里四周竹林密布,在竹林间还分布着白墙、灰瓦的古朴建筑。漫步竹林间,茶一盏,书一卷, 远离浮华,清静自在,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这样美好的生活,在桂花村就可以实现。
蒋国庆是桂花泉镇雷竹种植大户,他的合作社拥有雷竹种植面积6000亩。6000亩的雷竹林,今年仅靠卖雷竹笋,获得了1200万的效益。
一产种笋,二做冷链加工,三做“竹”旅游。这是蒋国庆对合作社6000亩竹林将来发展的一个全新规划。而整个桂花泉镇,在今后也将集中力量做“竹”文章,重点打造“竹文化特色小镇”。
目前,依靠“两竹”产业,整个桂花泉镇实现就业带动3000多人,占到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今后,“两竹”产业升级打造,将重点在扩增种植面积、延长深加工产业链以及“文旅”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