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一家四代人接力拥军52载

有一种情怀,植根大地,生生不息,那就是爱国;有一种追求,融入血脉,代代相传,那就是拥军。

一户普通农家,不图名、不图利,四代人52年来矢志爱国拥军,被传为佳话。

这户人家,就是崇阳桂花泉镇东源村一个普通农户,户主叫张日平。

9月19日,在全省国防教育月活动集中学习辅导电视电话会上,省委书记蒋超良点赞了张日平一家四代接力拥军的事迹。

“翻身不忘共产党,吾家世代永拥军”

群山环抱村庄,田野稻谷飘香。

金秋时节,东源村秋收正忙。记者19日见到张日平时,他正忙着晒稻子。

“种了20多亩田,地里还有十多亩红苕。”67岁的张日平精神矍铄,说话干脆,只是患有风湿,右脚不灵便。

张日平打开话匣子,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张日平的父亲是全国拥军模范张道全。

“小时候,父亲常告诉我,是共产党和亲人解放军给贫苦农民分了土地,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张日平告诉记者,父亲出生在旧社会,年仅8岁时,祖父祖母患病没钱医治,在一个月内双双病故。张道全从小遭受各种苦难,常常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四处讨饭流浪,直到解放后才过上好日子。

饱受过苦难的张道全从心底里感谢党,感谢人民解放军,热爱新中国。从1966年开始,张道全每年建军节都会挑着箩筐,装满鸡鸭鱼肉、大米等,走上几十里山路,慰问驻地官兵。逢年过节,对有困难的军烈属,张道全不顾严寒酷暑都会登门慰问。</p>

张日平清楚记得,1980年春节,父亲将家里准备过年的60斤猪肉分成12份,又到镇上买了12份点心,写好12封慰问信,分别登门送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的12名烈士家属家中。

数十年如一日,张道全坚持拥军优属的故事举不胜举,群众看在眼里,官兵记在心中,他因此被民政部评为“拥军优属模范”,1984年8月光荣出席全国双拥代表大会。

“小时候,父亲每次下山拥军,我就跟在后面;长大后,变成我挑担在前,父亲紧跟在后。”张日平说,在父亲的熏陶下,拥军优属的信念在他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2000年农历12月26日,父亲弥留之际拉着张日平的手,嘱托他要不忘党恩,把拥军传统子子孙孙传下去。张日平满含热泪,答应了父亲的遗愿,父亲才闭上了眼睛。

从此,张日平接过了父亲拥军的接力棒。

像父亲一样,每年“八一”前夕,张日平都会杀猪宰羊、带着自己种的粮食瓜果,亲自到咸宁军分区、县人武部、消防中队、武警中队和光荣院等单位进行慰问。多年来,他共杀猪宰羊60多头,送菜、送油、送米等上万斤。

每年征兵期间,张日平总要到适龄青年家中做宣传,搞动员;新兵启程,他专程到县电视台为新兵点歌祝贺,并组织群众敲锣打鼓热烈欢送。</p>

张日平有一本“拥军日记”,里面记录着村里和镇上现役军人的详细情况。新兵到部队后他都要给他们写信,了解训练和学习情况,询问有没有家庭困难,勉励他们在部队建功立业。</p>

该村退役士兵李彪在部队服役期间就和张日平经常联系,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李彪现在在外务工,每年春节回家都要到上门给老张拜年问好。

张日平还积极为军属维权,先后帮助14名现役军人家属解决了住宅地基、山林纠纷等问题。

“翻身不忘共产党,吾家世代永拥军”,张日平慰问驻军喜欢自编顺口溜。这句顺口溜道出了他和父亲的心声。

“钢铁长城千载固,军民情谊百代深”

五十多年来,热爱国家,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这份情怀已融入了张家的血脉。

张日平接过父亲拥军的接力棒多年,如今他渐渐老了,手中的接力棒正向第三代、第四代交结。

“如果我走不动了,大儿子张奇义接班。”张日平告诉记者。

“将来我一定会接好父亲的接力棒,把拥军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张奇义说。

实际上,张奇义一直在默默参与家里的拥军行动。慰问驻军,看望军烈属,送新兵……只要是拥军的事,张奇义积极支持,要钱出钱,要粮给粮,要车出车。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人民军队,老百姓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张奇义说,人民军队是党的军队,爱军就是爱党。</p>

这些年来,他亲身体验到家乡发生的巨变,和祖辈一样发自内心热爱党。1998年至2008年,张奇义在村里任村主任,2001年加入党组织。10年中,东源村实行农田整改,修村公路,改有线电视,做了不少实事。</p>

“这些好事、实事,件件都要归功于党。特别这几年,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好,一批又一批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有的还住进了新房……”张奇义感慨道。

2015年,张日平患重病,担心不测,打电话给在深圳务工的张奇义。张奇义当即辞工回乡,准备接下父亲的担子。

近几年,张家的拥军队伍中又增添了两个年轻的后辈:张日平的孙女张维和张曦熙。

张维性格活泼,她组织当地小学生编排歌舞节目,在慰问子弟兵时现场演出。

张曦熙9岁就陪爷爷参加拥军活动,至今已有4年“拥军史”。她聪慧大胆,慰问信由她诵读,极富感染力。

“钢铁长城千载固,军民情谊百代深”。在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下,感恩祖国、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已在她们姐妹心中生根发芽。

“人在世上要多做好事善做好事,总要给下一代留一点什么。”

“穿上军装背上枪,保家卫国当栋梁;勤学苦练莫分心,家有困难我来帮。”这句顺口溜,是张日平在一次欢送新兵入伍仪式上的发言。

“家有困难我来帮。”张家四代人付诸以实际行动,五十多年如一日,其情义之重,无法用数字统计。

除了拥军活动以外,张家几代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做了大量好人好事。

张日平教育子女:“人在世上,要多做好事,善于做好事,总要给下一代留一点什么。”

张日平经常为家庭困难的军烈属、五保户、特困户送衣物、粮食等。每年春节,他都要到县福利院、镇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

“他真是一个大好人啊,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给院民送钱送肉,比亲人还亲!”谈起张日平,桂花泉镇福利院副院长余以祥赞不绝口。

从1995年开始,张日平自己捐资或外出募资为当地群众修桥铺路。在修建金畈桥时,他想方设法、四处募捐,筹工筹劳,硬是坚持吃住在工地一个月之久。这座桥解决了800多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至今,张日平共筹集资金200余万余元,修建村级水泥公路20余公里、便民桥8座、凉亭2个,改善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张奇义为人公道正派,一心为公。“他当了十年村干部,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但没有为家里谋取任何好处。”村干部冯天农说。

从张道全,到张日平,再到张奇义,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境并不宽裕,拥军所有开支,全靠勤扒苦做,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前几年,张日平被查出患了直肠癌,先后做了两次手术,还患有风湿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在坚持慰问驻军部队,想方设法为村里修桥修路。他说,只要还走得动,就一定要为人民子弟兵服务,为乡亲们尽力。

“相比党的恩情,我家的付出算不了什么,是应该的。”张日平说,他家世代拥军,只是想让更多的人尊重军人,热爱军队,让更多的人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今年,咸宁军分区、崇阳县人武部帮助张日平家建了拥军资料陈列室。里面陈列着20多面拥军优属的锦旗,400多张拥军图片,还有像章、纪念章等各类拥军实物100余件。

8月1日,市委常委、咸宁军分区司令员来承坦专程赴东源村为陈列室挂牌。他说,张日平一家四代人是咸宁拥军优属的典范和名片,希望通过这个精神阵地将爱国拥军精神在鄂南一代代传承下去。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