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辉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系列报道之八 | 熊超:把履职尽责播撒在乡村热土上

履职尽责好代表,兴村为民谋发展。在崇阳县桂花泉镇东源村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到处都留下了熊超奔忙的身影。他是一名村支书,时刻牢记为民初心,为民谋利促振兴;他更是一名人大代表,主动履行代表义务,担当作为,把履职尽责播撒在乡村热土上。

小药材开出“致富方”

东源村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山区,村里常住人口少,地域面积大。熊超自2012年从部队退伍后,便返乡创业在村里办起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多年来,通过与村民打交道,为群众服好务,让他筑牢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村老支部书记退休以后,当地群众认为他年轻又能干,干事有魄力,万事讲公正,都希望他能挑起重任,带领村民增收致富,过上幸福好日子。

2018年,熊超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补选为上一届县人大代表;2021年,他再次当选为新一届县人大代表。

如何发展产业,实现村民增收致富,是他作为县人大代表和村党支部书记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为此,他发动党员致富能人带头种植中药材。由于缺少规模化种植中药材的经验,他聘请农技专家、种植专业户到村,对田间管理、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技术指导。为了拓宽中药材销售市场,他还从安徽亳州引进人才加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设,将分散种植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模式,这样既提高了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又解决了他们在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

“我们自己种植的中药材在这个加工厂可以提高它的附加值,销售的价格就要高。村里老百姓种的药材,我们都可以收购来给他们销售、加工。”崇阳县欣辉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艳兵介绍说。

几年下来,东源村发展种植了黄精、白芨、石菖蒲等多种中药材,专业化的合作社经营实现了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和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不仅让村民种植中药材吃下了“定心丸”,也让中药材成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方”。

“通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带动了村里60%的常住人口参与了经营和种植,满足了群众季节性就近务工的需求。”县人大代表、桂花泉镇东源村党支部书记熊超告诉记者。

“庭院经济”扮靓房前屋后

打造“庭院经济”是熊超实施和美乡村建设的另一项抓手,他鼓励家家户户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有效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资源,让小庭院实现大作为。

伴着秋日的暖阳,东源村村民叶青丽正为自家房前的菜园浇水,一片片嫩绿的菜叶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在叶青丽家的院落内,平台空地被打扫得一干二净。平日里,喜爱些花花草草的叶青丽将房前屋后都装扮了起来,一年四季都能够欣赏别样的景色。

“我把我家的房前屋后所有的空闲地都利用起来了,种植了中药材,有白芨、黄精、石菖蒲,庭院更美了,也增加了家庭的收入。”桂花泉镇东源村村民叶青丽开心地说。

一花一世界,一院一生活。在熊超看来,一座座美丽的庭院,不仅反映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更是乡村振兴的“颜值缩影”。随着村湾的美丽蝶变,未来依托乡村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以“小美”庭院扮靓“大美”乡村大有可为。

共同缔造美好“幸福家”

在该村东山铺湾子的“爱心小屋”内,村民刘坚高正在手把手教村里的老人如何使用电脑看新闻,村民们坐在桌前畅聊着村里的大事小情。这间爱心小屋是村民刘道云主动让出的闲置空房改造而来,简朴温馨的“爱心小屋”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开展休闲活动的场所,更是大事小事商量办,“村民说事”促和谐的地点。

桂花泉镇东源村村民刘道云说:“通过实施共同缔造,把我们这里打造得很漂亮,停车场、村庄环境、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我们想把路面刷黑,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游玩。”

如今的东源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房屋,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近年来,熊超带领村民以共同缔造为契机,倾心打造和美乡村,同时将一些好人好事汇编整理,在村湾设立凡人善举步道,让邻里友爱、守望互助在村湾蔚然成风。该村的共同缔造小故事《东山铺的美丽蜕变》《我们的“排头兵”》《一把扫帚的情怀》《“好事”女人》还编进了崇阳县《共同缔造 美丽崇阳——小故事集》,这些有血有肉、朴实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了该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首创精神,使共同缔造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看着村湾一天天变美,村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我作为人大代表感觉很欣慰。我将继续履职担当,带领村民更好地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县人大代表、桂花泉镇东源村党支部书记熊超信心满满。

(全媒体记者:田明  特约记者:杨昀琰  编辑:熊哲  编审:熊晓辉)

云上崇阳投稿邮箱:chcyw@126.com 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云上崇阳严正声明:本平台原创文章和图片未经授权许可,严禁私自转载转发。经许可后,转载转发需注明出处和原创图片作者。